傳世的“絕唱”
1935年5月24日,《風云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舉行首映。當日,《中華日報》電影宣傳廣告上寫著:“再唱一次勝利凱歌!再擲一顆強烈的炮彈!”《申報》電影廣告欄也寫道:“這兒有雄偉的歌——是鐵蹄下的反抗歌!”
《風云兒女》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公映之后迅速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令觀眾熱血沸騰,《義勇軍進行曲》慷慨激昂的歌聲隨之響徹大江南北。聶麗華介紹,在著名的臺兒莊大捷中,美國記者愛潑斯坦親眼目睹了中國官兵端著步槍、揮著大刀,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冒著日本軍隊的炮火向前沖鋒。
在那個年代,《義勇軍進行曲》不僅影響了中國,還成為一支國際戰歌,激勵著許多國家的革命者為民族解放而斗爭。馬來西亞的一支華僑和其他各族青年組成的抗日隊伍,就把《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改為“馬來西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作為抗日游擊隊隊歌傳唱。
然而無論是聶耳還是田漢,都沒能第一時間聽到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歌曲問世2個月后,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享年23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他傳世的“絕唱”。當月從南京憲兵司令部出獄的田漢,驚聞聶耳遇難后,不禁失聲痛哭。
“叔叔生前沒有親眼看到電影《風云兒女》首映,也不知道自己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會在中國和國際上產生這么大影響?!北M管事隔多年,談起英年早逝的聶耳叔叔,聶麗華仍然欷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