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金壓力之下,各地普遍的做法是,在普通商品住宅地塊出讓中“捆綁”保障房性質地塊。
目前,在北京、廣州、杭州、石家莊、蘭州等地“捆綁”模式已經陸續推行。西安、福州、邢臺等地則出臺硬性規定,要求新出讓的“所有商品房地塊”必須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住房。例如,邢臺市要求“在普通商品房建設項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10%以上,并將保障房配建要求作為土地出讓前置條件”。
杭州今年將計劃供應4500畝的經營性用地,其中10%將作為保障性住房用地。杭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處一位官員表示,杭州此后將根據地塊的區位、大小、周邊配套等情況采取集中或分散等多種方式配建或代建保障性住房。
石家莊于5月集中出讓的這9宗地塊均為住宅或商服住宅用地,其中6地塊公告中明確須按規定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一位業內人士說,商品房用地配建保障性住房已經成為各地慣用的做法,配建的具體比例則由地方政府自行確定。而國內各個城市的標準一般在3%到5%之間。相當于一個10萬平方米的樓盤中,最多需要配建5%即500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
安徽省合肥土地有償使用服務中心副主任宋衛東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捆綁的一般步驟是,由政府完成具體地塊商品房配建保障房詳細規劃,再由土地有償服務中心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