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記者在浙江、上海、重慶等地的招聘市場看到,企業招工呈現“冰火兩重天”。有的企業用工缺口大,以致經營受阻;有的企業不僅老員工按時返城,還介紹了老鄉一起工作。專家分析,隨著產業技術升級和員工需求的提升,企業只有改善用工環境、搭建發展平臺,才能避免“荒”時招人難。
企業急招工 員工急跳槽
在浙江杭州人力資源市場,經營一家小餐館的丁先生焦急地詢問應聘人員,“能不能盡快到餐館洗碗”。他告訴記者,“老員工都回老家了,不知道什么時候返城,餐館馬上要開業了,急需幾個熟練工。”
義烏立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營運經理告訴記者,300多人的企業,春節后只有一半的人準備回來工作,自己也取消了回老家過年的計劃,初三就開始招人。“由于人手緊張,一共11家店,現在估計有2家店開不起來。”
與招工企業的焦急心態不同,一些已經返城的農民工并不急于確定工作,甚至有不少人正在“騎驢找馬”。
安徽姑娘戴佳妮2年前來杭州,一直做電磁爐工廠計時工,銷售淡季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工資。“我今年才20歲,想找一份喜歡的工作,最好是在車展中擔任模特。如果實在找不到,就再回到原來的工廠。”
上海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趙建德等專家預計,正月十五過后,農民工大量返城,招工缺口有望逐步填平。但隨著產業技術升級和員工需求的提升,部分行業的結構性用工荒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長期存在。
農民工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一些工作強度大、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重慶秋田齒輪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技術工的需求越來越大,每年新增用工近十萬人,很難找到適應崗位的技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