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乘客還打不打車?
●3公里內原來只要10元,現在要14元,漲了40%,有些乘客只好選擇其他出行方式
吳女士是北京金臺路一家店鋪的女老板。出租車漲價后,她的打車次數明顯減少了:“現在我出門,基本上能不打車就不打車。”
她算了這樣一筆賬:不光是起步價漲了,出租車“蹦表”的速度也在漲。之前她從和平里到紅廟打車要45元左右,現在卻需要55元,足足漲了10元錢。
“我出門辦事大都不是特別著急,所以不打車也沒有太大影響。”吳女士說,漲價了就少打兩回車,坐公交地鐵也不見得比出租車慢。再不行,就走路,還可以鍛煉身體。
金銀建出租車公司的周師傅說,以前晚高峰時經過西單附近,每隔幾米就有人招手打車,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沒有了。“原本司機不愿意拉的短途乘客,在調價后多數都不再打車,改坐地鐵了。”
然而,對于很多趕時間的“出租車剛需”消費者來說,這次漲價的影響并不小。
工作地點在朝陽門的龐女士,每天中午需要回家喂小孩。由于地鐵和公交車都不太方便,而且中午只有不到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所以打車回家成了必然的選擇。每天一個來回,交通費多出20多元錢,每個月好幾百元,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筆者計算發現,出租車調價后,5—6公里左右的里程,打車費用變化不太大。但是3公里內費用變化不小。原來只需10元,現在需要14元,增加了40%。遠距離的情況中,從北京火車站到首都機場,不計算堵車費用的話,打車費用由原來的80元左右漲到100多元;從首都機場到酒仙橋,打車費用由漲價前的50多元漲到現在的70元左右。如果加上堵車因素,費用增加會更多。
為節省開支,龐女士現在上下班時一般會選擇乘坐地鐵。但是,由于不少原本打車的人選擇乘坐地鐵,龐女士明顯感覺到,原本就擁擠的地鐵變得更擠了。
“上周一的上班高峰期,我要乘坐6號線從金臺路到朝陽門,結果地鐵擠得滿滿的,上都上不去。沒辦法,一直等到第四班車,才在車站工作人員的‘助推’下,勉強擠上去。車里的環境就更不用說了。” 龐女士說,如果公共交通更方便一些,不僅可以促進綠色出行,也能有效降低人們對出租車的依賴度,進一步緩解“打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