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執法人員檢查保健食品。
保健品的自述:
我全名其實叫“保健食品”,但很多老百姓喜歡叫我的小名——“保健品”。我知道不少人對我又愛又恨。尤其是老年人,總是對我寄予厚望,但最終往往以失望告終。這其中既有某些商家不負責任的夸大宣傳等原因,也有部分消費者不能客觀對待我的原因。在這里,我要為我自己正名代言:我是保健品,不是藥品。記住了,我不能治病。看看下面這些讓人鬧心的案例,你們就明白了——
網絡購藥成處理難點
案例:
近日,市民王女士網上訂購了兩瓶鈣鐵鋅硒片,3日后貨到,王女士沒驗貨便簽收了。晚上臨睡前想服用時,才發現保質期竟是2012年11月3日。
分析: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保健食品傳統店鋪銷售模式逐步得到有效規范,而網絡銷售模式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復雜性特征,網銷保健食品魚龍混雜,如今已成為處理消費者投訴的難點,一是網絡監管規范滯后,二是違法查處手段不足,三是電子證據難以提取,四是經營主體定位困難。由于缺乏有力證據支持和明確的違法行為主體,造成食藥監部門追究責任難、打擊難、查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