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市民應盡量選擇保健食品流通的主渠道購買保健食品,如在藥房、保健食品專賣店及商場超市購買。減少在網絡、公益講座等高風險的流通環節購買保健食品的機會,規避購買假貨的風險。
老年人為何總被“忽悠”
案例:
今年75歲的陳老去年在自家附近廣場晨練時收到一份治療冠心病的保健食品傳單,傳單上說購買此保健食品,不僅可享受免費吸氧、足療,還能免費去國外旅游。在花了近10萬元購買藥品之后,陳老發現該公司已是人去樓空。
分析:
“老年人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弱,對他人的認同感卻很高,隨著年齡增大,他們更加關心自身健康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笔惺称匪幤繁O管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老年人頻頻被“忽悠”主要是由于老人接觸到的外界信息相對較少,一些商家就趁虛而入,片面夸大保健產品功能。另外,部分老年人有貪小便宜心理。一些保健產品公司以贈品或抽獎來吸引和誘惑老年人。
提醒:
到正規商店購買,注意查看公司有無營業執照和相關資質。如果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積極向相關部門舉報。在老年人保健產品市場監管問題上,工商、質檢、公安等多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藥到病除”不可輕信
案例:
糖尿病患者劉女士患糖尿病已經四五年了,前段時間在老同學“藥到病除”的推薦下,先后兩次花4000元買了保健產品,一開始降血糖效果不錯,但一年后劉女士被確認為糖尿病腎病。醫生告知,保健品里含有西藥成分是主因,劉女士后悔莫及。
分析: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人員表示,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廣告往往夸大產品功效,含有絕對化用語和不實承諾,聲稱可以治療某種疾病如“根治”、“藥到病除”等用語,嚴重欺騙、誘導消費者。另外,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廣告利用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等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的功效作說明。還有一些廣告含有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現”、“實驗或數據證明”等方面內容。
提醒: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作用。患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要相信違法廣告的宣傳?!皼]有大力投入廣告宣傳,保健產品肯定賣不好,很多消費者都喜歡購買廣告中的產品?!睂<冶硎?,不能以廣告來判斷產品質量。建議大家在選擇保健食品時還是首先要看自己是否需要,然后仔細研究產品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不能盲目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