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別
保健食品
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長期使用。
藥品
應當有明確的治療目的,并有確定的適應癥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應,有規定的使用期限。
看清包裝好識別
通過批準文號辨識藥品、保健食品及食品,是簡便實用而有效的方法。國產藥品為“國藥準字H(Z、S、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其中H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藥,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進口藥品分包裝”。國產保健食品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或“衛食健字號”。
保健食品標志為天藍色圖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樣,俗稱“藍帽子”。
如何識別正規保健食品
1.正規保健食品標簽標明下列內容: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貯藏方法;功效成分的名稱及含量;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志等內容。此外還標注名稱、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日期標示(生產日期及保質期)、執行標準、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衛生許可證號。
2.正規保健食品外包裝“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應上下排列標注保健食品藍色草帽標志與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3.正規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格式統一,如2003年6月后保健食品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其批準文號格式為 “國食健字××××”或“國進食健字××××”(進口保健食品)。
4.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www.sfda.gov.cn) ,可上網查詢正規保健食品相關信息,以辨別真偽。
5.正規保健食品不進行預防及治療疾病或暗示療效的違法宣傳。
商家忽悠方式
1.“健康講座”為促銷。一些不法商家邀請一些假冒專家、教授和老中醫在現場進行“養生”講座,順便兜售保健食品。
2.“免費活動”為洗腦。一些不法商家通過贈藥、免費試用、發放小禮品等手段和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給老年人制造不買就吃虧的心理暗示。
3.“專家義診”是騙局。一些不法商家雇傭所謂的“專家”、“教授”為老年人開展免費專家體檢或義診。
4.“溫情攻勢”是心理戰術。推銷者甚至稱呼來參加活動的老人為“爸爸”、“媽媽”,拉近感情距離。老年人享受了別人的服務,不買產品過意不去,同時由于有心理暗示作用,老年人易相信產品被“放大”的功效。(張麗霞)
劉笑英 本報記者張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