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圓滿交卷
融入發展全局 社會合力推進
環境保護逐步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全市環境保護綜合協調推進的領域和深度不斷拓展,環保重點工作的確定、責任落實、任務分解、政策配套、跟蹤督促、評估考核等方面的機制日益完善并趨于常態化,社會各方對環保工作的認同感、責任感、支持配合度越來越高,全社會大環保的格局進一步形成。
2000年以來,環保投入保持高強度并逐年增加,全市環保投入占同年生產總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左右,其中列入前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項目的總投資累計超過3000億元。長三角區域環境合作初見成效,企業和市民關心和參與環保的熱情越來越高。
基建跨越發展 污防水平躍升
水方面,上海以中心城區污水集中處理和郊區分散處理相結合為原則,全面推進污水廠網建設和截污納管,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總數達到53座,污水處理能力從1999年的88.8萬立方米/日提高到2014年的786.55萬立方米/日,較1999年新增處理能力約700萬立方米/日左右; 污水管網系統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已覆蓋全市各城鎮;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從1999年的40.5%提升到2014年的89%左右,全市污泥處理率達到80%左右。
大氣方面,以提高集中燃煤設施治理效率、優化能源結構和取消分散燃煤為原則,持續推動燃煤電廠高效治理和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全市18家燃煤電廠(裝機容量約1.5萬兆瓦)基本實現脫硫、脫硝和高效除塵全覆蓋,累計完成7000多臺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燃煤消耗總量出現拐點。
固廢方面,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原則,加快固體廢物處置體系建設,“一主多點”的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形成。2014年全市生活垃圾處置能力達到20530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左右,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達280萬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電子廢物收集、交投、處置利用網絡系統初步建立;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放射性廢物得到安全處置。
上海市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圓滿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