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還用討論?誰愿意“爆竹聲中健康除,春風送暖等醫囑”?誰愿意聽響不怕病,放炮不要命?
這問題,放到世界1/5人口一起過大年,喜氣洋洋、喧鬧騰騰,但卻嚴重霧霾天氣反復出現、空氣中攜帶大量有害物質、PM2.5濃度值一再爆表的背景中,若開個“時事辯論會”,正方反方,各述其詞,誰能說服誰?
連日來,多家媒體和網站發起了“今年春節是否應該禁放鞭炮”的討論。
正方說,年味不是鞭炮味,不放鞭炮照樣過年。
反方說,過年放煙花爆竹是中國傳統,傳統是鼓舞和凝聚民心的一種力量。放鞭炮的年,才更有年味,“新歷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老祖宗就這么過來的。
點評:那問問老祖宗怎么說。過年放鞭炮的原始含義,是為嚇跑深山里藏著的一種兇惡但最怕聲響的獨角鬼怪“山魈”。如果反讓空氣中彌漫的健康殺手PM2.5這種無形鬼怪“乘響而入”,老祖宗會干嗎?何況,也并非凡是傳統都凝聚民心,黃袍馬褂長辮小腳鞋也“傳統”過,于今安在?
正方說,別再給空氣污染添一筆愁了,保護環境,為你、為我、為大家、為了長久的美好環境、為了久盼的艷陽高照。
反方說,放點鞭炮才能產生多少廢氣啊,多愁善感,小題大作。
點評:那聽聽專家怎么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結論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加之近幾年不曾有過的非常不利的氣象條件,二者結合在一起是造成最近嚴重霧霾污染的罪魁禍首。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監測顯示,去年除夕當天,車公莊站點PM2.5的研究性監測濃度值分別在中午和晚上兩度突破200微克/立方米。去年春節期間北京空氣質量5天不達標,其中初一、初五、十五3天受集中燃放煙花爆竹影響,污染嚴重。即使是在很好的天氣狀況下,燃放煙花爆竹也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使原本達標的空氣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