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高官為何涉足房地產?
在調查中,《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首先,從時間上看,2004年以后,平均每年涉房的落馬省部級官員明顯比2004年之前多。統計顯示,2004年及前4年涉房的落馬省部級貪官只有15人,平均每年3人;2004年以后則有38人,平均每年涉房落馬近4人,2006年、2009年,都有7個落馬高官涉及房地產。
與此相應,自2004年土地統一實行招拍掛以來,房價上漲幅度明顯加快,2006年、2009年房價上漲幅度幾乎都達到歷史高峰,至今房價依然在高位運行。
嚴躍進指出,近幾年全國面臨普遍性的房價上漲,房地產暴利,也促使房地產交易中權錢勾結的現象逐步蔓延開來。
另外,從地域上看,中東部涉及房地產的落馬省部級官員數量明顯比西部多,其中,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成為因房重災區,比如北京原副市長劉志華、浙江的張家盟、廣東的許宗衡等。2001年至2009年,許宗衡利用擔任深圳市委副書記、深圳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市長等職務便利,為深圳市順嘉高新建材公司、深圳龍崗區區委原書記余偉良等九個單位或個人在變更土地規劃、承攬工程、職務升遷等方面謀取利益,多次收受財物折合人民幣3318萬余元。
而在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份,截至目前,記者統計中并沒有發現有省部級官員因為過深卷入房地產而落馬。
對此,嚴躍進表示,這直接表明,房價較高、房價上漲過快的地方,省部級官員更有涉足房地產業的動力。究其原因,一是在部分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即使省部級高官,憑借其收入買房的壓力也不少。
二是這些地方的土地升值前景十分誘人,開發商更有腐蝕拉攏官員的決心,為了一塊地,開發商往往不惜一擲千金,對官員的誘惑更大。
三是在中國目前的市場中,房產不單純是提供居住功能的產品,而是一個資產,甚至是消費結構中比重最大的資產。加上房價上漲,這種資產升值的可能性加大。扭曲的住房功能與扭曲的官員心理“狼狽為奸”,自然出現官員多套房的現象。對于專注投資回報率的官員而言,這種不斷增值的資產,是其未來退休后的保障。同時,多數官員在城建與規劃、土地管理部門等任職,職位的原因,增強了其與房地產開發商的關系。政府尋租的私利與動機、以及監管缺失,都使得此類官員易陷入貪污的陷阱之中。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丈母娘需求”等往往能催生省部級官員的涉及房地產需求。一般而言,省部級官員自身并不缺房住,但這一級別的官員,大多已是50歲上下,正值下一代走入社會、買房置業的當口。如果子女要結婚,毫無疑問,丈母娘會問“有沒有房子”。按我國的傳統,身為高官的父母,出錢買房是理所當然。
不僅如此,記者從一些落馬高官的案件中看到,很多子女借助父輩的高位投資房地產,甚至空手套白狼。
嚴躍進表示,貪官購置房產,除了為自身考慮外,也受到相關利益人的影響,比如子女、情婦等。此類人群的購房需求,將左右貪官的權力運用。“人之常情”的邏輯,加快了此類貪官的涉及房地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