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井底,省錢的驛站
后來,全友芝在麗都花園附近的一片小樹林里,自己臨墻搭了間小屋,材料都是用她撿來的廢舊廣告牌和塑料布。住在自己蓋的小棚子期間,一個來自哈爾濱的老太太和她住在了一起。
2007年前后,棚子被拆了。她自己注意到路邊的地下管道,打開井口看,里面挺干燥,就下了井。“就考慮暖和,沒想那么多”,全友芝說,無處可去后,她選擇住井,既能省錢又暖和,對于住井可能有的危險,她卻并未考慮。
住井下時,全友芝盡量不引起周圍居民的注意。早上5點多起床出門,夜里9點多,街上人少才回來。“周圍的清潔工和保安問我干嗎,我就隨口答,是要飯的,別人就不搭理我了。”她說。
此前住過多年的哈爾濱老太太也跟著她下了井。后來,哈爾濱的老太太回了家。一個月前,一起在綠化隊工作的一位老太太打聽全友芝住哪兒,為了省錢,那位老人跟隨她也住進(jìn)了井里。井被封的前夜,有人來通知過她,井里不讓住人了,全友芝擔(dān)心,次日凌晨帶著一些她認(rèn)為值錢的東西離開了。“井被封了后,當(dāng)天夜里我又回去看過”。井被水泥封死后,全友芝趁著夜里沒人,又悄悄回去看過井口,她說,繞著幾個井口轉(zhuǎn)了幾圈,然后還是離開了。
全友芝回憶,在住井期間,有人來問過她是否需要救助。去了救助站,她最終還是選擇離開,撿瓶子和綠化隊打散工都能給她帶來收入,她需要這筆錢。
至于為何來北京打工,又為何如此地省錢?全友芝只是說,幾年前自己因心腦血管疾病做了手術(shù),欠下2萬多元的債務(wù)。此外,丟失的長子智力有缺陷,還未結(jié)婚,她又替這個兒子著急。
原來的家里蓋起了新房
在全友芝的敘述中,除了自己就是兒子,她的老伴幾乎未被提及。問起幾次后,全友芝就回答“我們都看不上對方”,住不到一起。事實上,她被接回老家農(nóng)村后,她的老伴仍然在北京打工,沒有陪同回來。
此前全友芝曾抱怨過小兒子對她不好,但再次的對話中,她試圖解釋,小兒子結(jié)婚時,自己沒錢,沒能提供什么支持,因此小兒子一家對她有些怨言。
全友芝這次回河南,目前還沒有回張道口村。張道口村是一個行政村,而全友芝所住的是張道口下面的劉莊村。北青報記者走訪劉莊村的時候看到她原來住的院子里新蓋起了四間平房。
當(dāng)時,新房大門緊閉,屋內(nèi)無人,沒有什么家具,幾把椅子雜亂放著,一張床擺放在角落,堂屋里看不到什么像樣的家具家電。由于常年在外打工,周圍的鄰居說,平房由全友芝長子找來的親戚住著,夜里幫忙看家。
在新修的平房邊,兩間破爛的土坯房還留著。一間房的木門耷拉著,沒有上鎖,屋內(nèi)倒放著一輛沒輪的自行車。一張大長桌子上鋪著棉被,枕頭留在上面。全友芝說,她回家就住在這間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