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市場內的商品很多都有盧布價碼
走在綏芬河街頭到處是俄文標牌,播放著俄羅斯歌曲感覺仿佛置身境外
每逢周末會有很多俄羅斯人到綏芬河采購
前不久綏芬河成為國內首個外幣通行特區,只要在政府登記就能合法炒匯
12月18日,大雪再次籠罩了綏芬河這座位于中俄邊境的山城。下午3點天已擦黑,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下,商貿街上仍人頭攢動,幾公里外的301國道上,中俄貨車在國門附近排著長隊等待通關。
20余年來,綏芬河從一座只有6條街的簡陋小鎮發展成整個遠東經濟圈舉足輕重的貿易口岸。日前,這里成為我國首個盧布使用試點市,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允許一種外幣在國內某個特定領域行使與主權貨幣同等功能。
因為人民幣與盧布的兌換,綏芬河曾讓潦倒者成為富豪,也因為跌宕起伏的匯率,這里曾滲透過炒匯者的血淚。隨著這座小城成為盧布使用試點,曾經的炒匯黑市走到了陽光之下,中俄商人之間的貿易活動也更加便利。雖然后續的細則尚未出臺,但如今的綏芬河已經成為遠東地區的一個商貿焦點,作為外幣自由流通兌換的特區和試驗田,這里的一舉一動引人關注。
異國情調的綏芬河
綏芬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對俄民貿商品集散地。在成為首個盧布使用試點市之后,外界各種評論、解讀和猜測紛至沓來,但這里卻仿佛是風暴的中心,平靜如常,中俄商人繼續著各自的買賣,對這里的人們來說,盧布的流通和使用早已成為商貿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綏芬河文化街上,坐落著青云市場,這里如今是整個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商品批發零售中心。在青云市場的輻射下,不但整條文化街隨處可見俄文名稱的店鋪,出售的商品均標有人民幣、盧布兩種貨幣的價簽,而且周邊兩公里范圍內,正宗的俄羅斯飲食的餐廳、酒吧也有數家。走在街上,隨處能聽到商家用俄語招攬著生意,幾乎每家商店都播放著俄羅斯歌曲,眾多穿著皮衣的俄羅斯游客和商人穿行而過,讓人感覺仿佛置身境外。
“這里并不是因為有了盧布試點才變成這樣的,實際上盧布作為民間流通的貨幣在這里已經使用很久了。”俄羅斯零售商布熱津斯基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其實在我們的城市,在不遠的烏蘇里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民間也流通著大量人民幣。而且,就像綏芬河的中國朋友會說俄語一樣,我們多數人也都能講漢語。”
“這次中國政府在法律上承認了盧布在這里的使用權,為我們(俄羅斯人)提供了很大便利,只不過我們的城市還沒有承認人民幣流通的合法性,也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布熱津斯基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說,此前除了大宗交易可以通過銀行結算,幾十萬盧布的買賣基本都依賴現金,“我們每次都帶著幾十萬,有時甚至上百萬盧布的現金,到綏芬河的外匯黑市兌換成人民幣再進行采購,民間黑市兌換的匯率比銀行略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