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45分鐘后,公交車到達終點站郎家園。而梁爽還要乘坐北京地鐵十號線到呼家樓,再步行到工作單位。
早上8點的北京地鐵十號線同樣擁擠,又過了20分鐘,梁爽總算到達了公司樓下,而此時已經是8點25分了,梁爽遲到將近半個小時,他出門也已經兩個多小時。這樣的“戰斗”經歷早晚各一次,每天要花費近5個小時在路上,梁爽苦不堪言。
選擇燕郊買房是因為價格便宜
與梁爽相似的,還有東北小伙子劉富倫。只不過他的“北漂”資歷更老,2004年就來到北京打拼。幾年的辛苦并沒有讓他住得離單位更近,反而離北京越來越遠,直至到河北燕郊。
劉富倫剛來北京時,工作和租房都在北京朝陽區三間房鄉附近。“后來房租越來越貴,有時房租甚至連漲3個月?!?007年年初,再也撐不下去的劉富倫決定向家人和朋友“求援”,貸款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從那以后就在燕郊扎了根。
“剛來的時候整棟樓也沒幾戶人家,現在想在燕郊好一點的地段買房都很難?!眲⒏粋愓f,身邊的很多同事都選擇在燕郊買房,主要是因為價格便宜。
越來越多的“北漂”來燕郊扎根,也促進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叭绻贿M京上班,在這里住著還是很方便的,我家對面就是一個菜市場,超市飯館也挺多。”
劉富倫現在最期盼的就是地鐵能早日通到燕郊,他工作的三間房地區毗鄰通州,比梁爽的上班路途近,但距離住處也有近45公里,每天擠公交車上下班也要花4個小時左右。
劉富倫的女朋友和他在一個單位工作,女友家住朝陽區芍藥居,每天乘地鐵上班最多只需40分鐘。巨大的反差讓劉富倫十分擔憂,“等到結婚了,怎么可能讓人家從北京城里跑到燕郊來呢?”劉富倫的最終目標是要重回北京居住,他把自己視作一個過客,對他來說,燕郊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落腳點”。
修建跨省地鐵難在哪里
“每天上下班花費四五個小時在路上,反映出燕郊上班族的生活質量普遍不高?!眹倚姓W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說,每天從住處到工作單位所花費的通勤時間,是衡量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從國際經驗來看,上下班往返時間在80分鐘左右應該比較正常。
在丁元竹看來,花費過長時間上班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人們追求私有住房的生活及消費觀念?!爸袊接凶》康谋壤谑澜缟鲜欠浅8叩?,最近一個數據顯示,中國私有住房率能達到81%,而美國只有60%多。這就影響了就業和居住的格局——為了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到燕郊買房,每日跨省上班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