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手機支付打車費
改變對網絡理財看法
強叔覺得網上接活兒實現得有點兒快,同時也認為網上結賬來得慢。“網購火了這么多年,網上支付也早就成熟了,其實網上交打車費,渠道多樣化得有點兒慢了。”
強叔覺得自己已初步具備了網上消費的觀念,“互聯網跟錢,這倆碰一塊兒花樣兒可就多了。”網上接活兒,促使已經很“潮”的強叔變得更“潮”——微信支付一推出,他就知道了,“比我兒子早,以前都是他跟我說又出了個什么新軟件、新應用,不過我也是拉活兒的時候聽乘客說的,可見那乘客很跟潮流啊,一推出就開始嘗試。”
“網上走賬最大的優勢就是快。”強叔覺得,只要有網絡,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都比直接交錢、找錢要快,“尤其我現在歲數大了,找錢的時候經常反應不過來,腦子里得算兩遍,網上支付我根本不用接觸到錢本身,更不用算找零,無形中也節省了一些時間。”
前幾天,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爭奪戰再度升級,強叔緊緊跟上搶單的大潮,“最多的一天天我搶了4單,這是頭一回。”在他看來,互聯網上只要涉及到錢、涉及到多拿錢,什么都能火,“先放出一筆錢來,我們搶錢,軟件方搶我們,這就是爭奪用戶,他們的目的在這兒,傳統出租公司摟錢還來不及呢,更別說倒貼錢了。”
強叔對網絡理財的看法也有了轉變。“以前我總覺得網絡理財不靠譜,我兒子跟我說過很多次這個寶、那個寶的,我不放心,喜歡電子產品是一回事,家里錢的儲蓄、投資是另一回事,當時就覺得網絡理財不安全,這幾個月看乘客一個個用手機支付都很順暢,我才開始想可能網絡理財也沒那么大風險,只是周圍我這個歲數的人,幾乎沒有用這些來存錢的。”
無縫接活兒
月收入平均增七八百
兩款打車軟件同時使用,讓強叔對GPS定位的精準度有了切實的體會。“在定位比較準確的情況下,我拉上前一位客人,過路口等燈的時候,看一眼手機上裝的打車軟件,看看在這位客人下車的地點附近有沒有叫車的新單,同時預估時間,如果都合適,那我就可以在這一單還沒送到目的地的時候接下一個單子,我可以跟乘客商量和說明,說我現在正拉著的客人去您那周邊,大概幾分鐘就到,到了之后我打電話您再出門。”
這正是接單網絡化之后,強叔漸漸摸索出的技巧,“無縫接單,這樣第一縮短了我的空駛距離,第二縮減了我活兒與活兒之間的空閑時間,也就是工作效率提高了,多賺錢了。”
有數據顯示,乘客使用打車軟件叫車,5公里內的短途叫車占21%,10公里以上的中長途叫車占比60%。
短途叫車,是強叔實現“無縫接活兒”的重要部分。強叔估算,開始使用打車軟件至今,平均每個月增加了700元至800元的收入,“打車軟件每天的在線時長大概5個鐘頭。”他覺得,使用目前摸索出來的接活兒技巧,如果自己每周的工作時長增加些,他的月收入能從現在的3500元左右提高到至少4000多。而沒用打車軟件之前,他的平均月收入是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