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拳:城鎮化】
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
關鍵在于讓老百姓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除了行政及經濟領域的改革措施,“城鎮化”也是本屆政府的工作重點。和以往建樓造城的傳統改造模式不同,“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核心,實現從農業到非農業、從農村到城鎮、從農民到市民的轉換。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52.75%,但按戶籍人口計算僅為35%左右,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更是有明顯差距。
“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李克強提出,要把城鎮化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重要抓手,發揮其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的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戶籍制度被認為是制約城鎮化發展的瓶頸。李克強在此次座談會上提到了農民工的戶口問題。他說:“農民工因為落不了戶就不敢買房,不敢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一旦解決了他們的戶口問題,消費就能刺激起來。”
6月26日,《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已明確提出戶籍制度改革方向: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提出,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此外,一些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城鎮化措施已出臺。7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明確了今起5年內全國棚戶區改造目標:改造城市棚戶區、工礦棚戶區等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
這些措施在瑞穗證劵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看來,決策層已釋放了諸多積極信號,顯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將釋放更多潛力。他認為,只有在戶籍改革、土地流轉政策、財政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改革這四大重點改革上有所突破,才能與以往城鎮化過程區分開來,體現出新意。
范建平也表示,實現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關鍵在于讓老百姓、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以往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了“強征強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應該通過制度、規范來杜絕這種情況。“那樣的‘城鎮化’只能起到制造矛盾的作用,帶來的短期GDP增長寧可不要”,他說,“在制度明確之前,寧可慢一點,穩一點。”
“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理順要素配置的方式。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都是為了讓市場配置各種要素的力量更大,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記者沈瑋青)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
“只有在戶籍改革、土地流轉政策、財政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改革這四大重點改革上有所突破,才能與以往城鎮化過程區分開來,體現出新意。當前決策層已經就上述幾點釋放了諸多積極信號,顯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將釋放更多潛力。”
——瑞穗證劵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