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衣著簡樸被議論 習仲勛詼諧笑言:“土比洋好!”
受習仲勛影響,齊心多年來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國務院機關經常周末晚上舉辦一些活動,在一次晚會上,有人看到齊心衣著簡樸,議論說:“習副總理的夫人,怎么穿著那么土啊!”齊心回家說了這件事,習仲勛詼諧地笑著說:“土比洋好!”
習仲勛擔任國務院領導后,由于齊心工作單位離家遠,與家人團聚只能是周末和節假日,幾乎沒有隨丈夫參加過公務活動。有一次周恩來問習仲勛:怎么老是見不到齊心同志呢?他建議,齊心同志可以副總理夫人身份參加外事活動。但這樣的活動,習仲勛僅讓齊心參加過一次,那就是蒙古總統澤登巴爾夫婦訪華時,按照國際禮節,由齊心陪同習仲勛出席了接待活動。
一九七八年四月,習仲勛出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年底任第一書記,一九八○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其間多次率團出國訪問,按規定齊心是可以以夫人身份陪同前往的。可是,習仲勛嚴格要求齊心,讓她謹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對此齊心十分理解,也從來沒有提出過陪同丈夫一起出國的事。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習仲勛在廣東工作將近三年,后在珠海、深圳休養十多年,齊心竟然連近在咫尺的香港、澳門都沒有去過,最遠也只去過深圳的沙頭角。
一九六二年九月,四十九歲的習仲勛遭受不白之冤,繼而被審查、下放,“文化大革命”中又橫遭批斗、關押。這期間習仲勛和家人天各一方,齊心也受到株連而被審查,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七年多,孩子到農村插隊,一家人不僅生活艱辛,還忍受著“反黨分子”家屬、“黑幫子女”的精神壓力。齊心了解自己的丈夫,堅信丈夫對黨無限忠誠,堅定地和丈夫站在一起;孩子們不相信強加在父親身上的“罪名”,始終如一地深愛著他。齊心和孩子們在逆境中沒有消沉,堅強地面對命運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難。一九七二年習仲勛還在被“監護”時,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和家人見過一次面。直到一九七八年二月習仲勛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時,一家人才在北京得以團聚。
齊心與習仲勛攜手相伴五十八載,他們互相關愛,相敬如賓。最讓齊心感動的是一九九八年四月的一天,習仲勛給她打的一個長途電話。那是四月二十八日的中午,在深圳休養的習仲勛給回北京的齊心打來電話,在電話里他問齊心:“我們結婚多少年啦?”齊心說:“五十五年啦!”習仲勛飽含深情地說:“我祝你健康長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齊心感到了這些話的分量,頓時心生感慨,她對“光輝一生,歷經坎坷”的丈夫深情地說:“我對你照顧得很不夠啊!”習仲勛聽后急了,說:“你怎么這么說?你對黨對人民忠誠,一生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也為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是很重要的……你要把我們這次通話記錄下來,告訴孩子,讓他們明白事理。”通過電話后,習仲勛對陪伴在身邊的橋橋說:“你媽媽是個優秀的共產黨員!”這是習仲勛對妻子齊心的高度評價和衷心贊譽。齊心按照丈夫的囑咐,把通話的內容追記了下來,寫給兒女留作紀念。這次通話是他們夫妻間又一次心靈的溝通,是相伴半個多世紀的人生追憶,是相互的慰藉和真誠的勉勵。
姐弟四人最喜歡和父親玩“騎馬”的游戲
習仲勛是一個職業革命家,把畢生精力全部投入到為之奮斗的革命事業上。然而,他對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也有著常人一樣的情和愛。一九四九年三月一日,他和齊心的第一個女兒在延安橋兒溝出生,后來姥姥鄧耀珍說:“孫女在橋兒溝生,就給她取名‘橋橋’吧!”當時,習仲勛正在西柏坡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接到女兒出生的電報,非常高興。回到延安后,他高興地把女兒抱在懷里看個不夠,望著女兒稚嫩的小臉笑個不停。工作之余,常常把未滿月的孩子抱在懷里興奮地走來走去,一次孩子尿了他一身,他笑著說:“子尿不臭,子尿不臭。”齊橋橋自小聰明乖巧,習仲勛對她疼愛有加,齊橋橋也摯愛著父親。習仲勛離開工作崗位休養時,時任武警總部辦公室副主任兼外辦主任(副師級)的齊橋橋毅然主動放棄仕途,在家專門照顧父親十多年。二女兒在西安出生,取名“安安”,每日與姐姐形影不離,分外親熱。習近平、習遠平兩兄弟小時候天資聰穎,志向遠大,好學上進,招人喜愛。習仲勛盡管公務纏身,但業余時間總會盡量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那時候文娛活動比較少,孩子們周末從學校回來,和父親玩鬧嬉戲,這是習仲勛最開心最愜意的時刻。星期天只要有空,習仲勛總會陪著孩子們玩。齊橋橋和習安安跳皮筋時,一頭拴在樹上,他牽拉著另一頭,笑瞇瞇地看著姐妹倆玩耍,只要孩子們不停下來,他從不撒手。姐弟四人最喜歡和父親玩“騎馬”的游戲,習仲勛趴在地上讓孩子們騎在背上,馱著他們從桌子底下鉆來鉆去。有時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孩子們向他“進攻”,他把姐弟四人一個個掀翻,還從大到小摞在一起。每逢洗澡,孩子們故意跑開,和父親一起玩“追擊戰”,習仲勛拿著撐門簾的長竹竿滿院子追,院子里撒滿嬉鬧聲,直到把孩子們一個個“摁”進澡盆,他才滿足地坐下來休息。像所有的父親一樣,他喜歡不時地逗孩子玩,有時候把他們逗哭了又趕忙去哄,盡顯天真童心。習仲勛是陜西人,每天都要吃面條,他調拌的面色香味俱全,孩子們都喜歡吃。每到吃飯時,四個孩子端著碗,排著隊,等著父親給他們調面。他一碗一碗地拌好,看著孩子們吃得很香的樣子,滿意地笑了。
習仲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家人。他疼愛孩子,但從不嬌慣,不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節假日公務不忙時,他會帶著孩子去游公園,或參加友人聚會。有時也和孩子們一起去商店轉轉,孩子們看見玩具就嚷嚷著要買,因為習仲勛從不帶錢,孩子要不到,就不高興,他就耐心地講道理,同時堅決不讓別人代買或贈送。幾個孩子從小都非常愛學習,特別喜歡看小人書和故事書,習仲勛就帶孩子們去書店,讓他們自己買。孩子們對這些書籍愛不釋手,互相傳看,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