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媒體老總:北川人感恩之心讓我倍覺親切
●北川人民的堅強樂觀讓我振奮,而他們擁有的這顆感恩之心,更讓我倍覺親切。
走過老北川他緊鎖眉頭
“以前我只在報紙上看到過北川老縣城受災時的照片,今天真正走進這里,才發現災情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超越了我的想象。”山東援建北川,所以齊魯晚報副總編輯王洪亮對北川有著特殊情感。在北川老縣城里一路走來,王洪亮的眉頭一直緊鎖著。每走一段路,他就會停下腳步,抬頭看看身邊的建筑,然后,揉揉雙眼,“真的是感慨萬千。”
看到新北川他露出笑容
不過,當王洪亮跟隨著車隊來到新北川時,他的表情卻發生了180度轉變。王洪亮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不時拿起相機,對著周圍的建筑閃動快門,還與北川新縣城的群眾們交談了起來。
“上午,老北川在地震中的慘烈程度讓我震撼。現在,新北川的美麗同樣令我震撼。”王洪亮站在禹王橋頭,舉著相機,對準新北川的建筑一陣猛拍,嘴里還嘖嘖贊嘆,“簡直太漂亮了,真的是一個奇跡啊。北川人民的堅強樂觀讓我振奮,而他們擁有的這顆感恩之心,更讓我倍覺親切,感動不已。”
豪爽北川人像極山東人
“我們要交給北川人民的是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冰冷的建筑”,山東援建者的這席話,也讓半島都市報總編輯張辛記憶猶新。
“他們非常尊重羌族人的生活習性,在重建的各個環境都考慮到了對羌族文化的充分保護與傳承,這也是對北川歷史的尊重和負責。”張辛說,在整個援建過程中,將民生優先放在了首位的舉動,讓他感動不已。
張辛認為,北川人善良、大氣、熱情、豪爽的性格,跟山東人很像,整個災后援建的過程,也是大家相互學習遞增友情的過程。
半島都市報首席記者劉延珉3年來往返災區近20次
●在北川,有許多認識他卻叫不出他名字的百姓。讓他感受最深的是孩子們那一句“山東叔叔”的親切呼喊
從吉娜羌寨到新縣城,在北川的一路所見所聞,半島都市報首席記者劉延珉的感受頗為深刻。
作為汶川地震后山東省首批到達災區現場采訪的記者,近3年來,他已往返四川各個災區近20次,在北川與當地百姓共度過兩個春節,發回了大量感人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