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市報副總編輯戴正坤
含著眼淚看老北川
“在老北川,我好幾次流下了眼淚。”貴州都市報副總編輯戴正坤說,“見到地震遺址時的那種震撼,是和在報紙上看到的感覺完全不同。”
參觀北川新縣城時,戴正坤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他說,那一刻他覺得,這樣一座美麗的新縣城,這樣一種蓬勃向上的新生活足以告慰地震遇難同胞。
江南都市報副總編輯楊進
強大的凝聚力打造出“近乎完美的好”
兩天的行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災區人民的凝聚力非常強。不管是當地人之間,還是當地人與援建者之間,都有一股很強的凝聚力。正是這樣的凝聚力,才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齊心協力把災區打造得近乎完美的好。可以說,不管是重建的進度、質量、水準都是最棒的。依山傍水、有花有草,舒適度非常高。
山西晚報副總編輯喬宏閣:
有種淡淡的水墨畫味道
一路走來,看到的景、接觸的人都有種淡淡的水墨畫味道:沉靜、溫和,而且從容。看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真的正在成為過往,包括精神重建在內的新生活已經開始。由此,美好的未來更可期許。
揚子晚報品牌戰略研究室主任孫小偉:
三張笑臉最打動我
此次災區行,感觸最深的就是鏡頭中一張張笑臉,其中有三張印象最深刻。第一張是都江堰廊橋小吃的女老板,第二張是茶館的經營者,第三張則是羌寨小孩。缺失的物質,總是有補回的一天,但一個好的狀態卻更值得珍惜與善待,更令人備受感染。房子建好了,心里的東西如何撫平?或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是平和、淡然的笑容則是最好的說明,因為里面都懷揣了未來與希望。而這些信心從哪里來?必定和全國人民的積極關心與支持密不可分。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