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已從黑白變作彩色
“首次來地震災區采訪時,我曾多次流著熱淚完成采訪。”劉延珉說,他的相機鏡頭里出現的色彩和層次,隨著北川的步步重建,逐漸豐富起來。從最初單調的黑白灰,到民居拔高、植物生長后的五顏六色,北川正煥發勃勃生機。
無論是在山東援建者們給北川農民開墾的“金土地”——農業示范園內,還是堅固美麗的新北川中學;無論是站在由青島援建的禹王橋上,還是走在4月20日即將開街的北川巴拿恰商業街上,劉延珉的相機一直閃個不停。
幸福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
“我這次來,無論在北川、汶川還是都江堰,所見到的全都是幸福快樂的面孔。”劉延珉說。
“如今,北川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劉延珉說,在北川的很多角落,都有認識他卻叫不出他名字的當地百姓,而讓他感受最深的是孩子們那一句“山東叔叔”的親切呼喊,迅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喝一杯酒吧’,‘再喝一杯’的勸酒詞,讓酒量不大的我在板房區幾乎寸步難行。”劉延珉笑著說,由于北川人民的熱情好客,以至于后來他和同事間都不能提“酒”這個字,只能用“八加一”(酒的諧音)來代替。
鏡頭
羌酒灑向北川祭同胞
地點:石椅羌寨
”昨天中午北川人家坪石椅羌寨59歲的王官全,身著艷麗羌族服裝,雖然已滿頭白發但他依然充滿活力。在他面前是10多個身著羌族服飾的姑娘和小伙子,個個精神抖擻。他們將為全國30家晚報都市報總編輯進行表演。
三聲驚天的炮響后,低沉的號角響起,羌族特色的歡迎儀式上演了。
按照習俗,王官全端土酒碗邀客人暢飲羌寨酒。在都市消費晨報副總經理陶用文的提議下,大家端著第一碗酒,向著北川的方向三鞠躬后,灑向空中,以此祭奠地震中的遇難同胞。
羌繡鞋墊舍不得用
地點:吉娜羌寨
吉娜羌寨,是北川一座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建筑。很多當地居民在此賣具有民族特色的飾品、羌繡、背包、銀飾品等。羌繡做工精美,很多繡品都是當地人一針一線縫出來的,爭奇斗艷的牡丹花,燦爛的桃花,在一塊塊布上顯得惟妙惟肖。
大河報的副總編輯買了一雙鞋墊,愛不釋手,他看著鞋墊上的牡丹花欣賞了很長時間:“太有味道了,我要拿回去好好珍藏,哪里舍得墊在鞋子里啊!”
羌族女孩涼糕熱銷
地點:北川新縣城巴拿恰
羌語中的“巴拿恰”,翻譯成漢語就叫“商業街”,盡管北川的巴拿恰還沒有正式開街,但這里已經成為北川新縣城最有人氣的地方了。賣涼糕涼粉的,賣飲料的,賣羌寨風格紀念品的,在這里應有盡有。
一名賣涼糕的女孩身穿羌族服裝,站在商業街上格外引人注目,賺足了鏡頭,大家紛紛上前,從不同的角度給她拍照,女孩擺出各種造型配合:“歡迎大家多到新北川,今后還要靠大家多多關照。”女孩的開場白更是激起了眾人的興致,除了閃光燈不停地閃爍之外,大家紛紛掏腰包買涼糕。
巧遇
馬云馬化騰張朝陽低調祭奠遇難者
昨天上午11點左右,當采訪組到達北川老縣城時,另一組車隊也幾乎同時到達老縣城入口處。馬云、馬化騰和張朝陽,陸續從車上走下來。
據了解,馬云、馬化騰和張朝陽此次由國經委組織前往綿陽北川老縣城,進行祭奠活動。昨天三人都身著深色服裝,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來到5·12汶川大地震北川老縣城遇難者集體掩埋點。一分鐘的默哀后,他們分別向遇難者獻上黃菊花,并鞠躬。
祭奠儀式后,三人步行前往老縣城內,了解地震后的北川。馬云時不時指著兩邊的廢墟低聲詢問身邊工作人員地震當時的情況。而張朝陽始終避開人群,沒有聽解說員的解說,獨自看著眼前的殘垣斷壁,偶爾低頭擺弄著手中的電話。
張朝陽說:“地震后,我是第一次來北川老縣城,非常震驚。”眼前的一切讓他覺得生命的脆弱和不可復制,他更堅定了自己的目標:“熱愛生命,健康生活,活1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