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福州福清邊防官兵與悼念者在紀念汶川地震海祭活動上向大海拋灑紙花。在四川汶川地震三周年到來之際,福州福清公安邊防大隊組織駐地福清江陰港港務公司員工、江陰中學師生共80余人,在江陰碼頭舉行了紀念“5·12”汶川地震海祭活動,緬懷地震中遇難的同胞,為生者祈福。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我總教育她:依你的身體狀況,你要好好念書。要像我一樣打工,哪個老板肯用你呢?她急了便會回我,‘對,我能干什么呢?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你也不要管我了!’”姐姐說。
曉晴在一旁聽著,用手捂住臉,埋進雙膝間。
實際上,地震發生后醫生要給曉晴截肢,她的媽媽執意不肯。“以前,我總會問媽媽,地震怎么沒有砸死我啊,那時太痛苦了。”她說。
現在,盡管完全康復的希望渺茫,曉晴卻從未放棄努力,并從點滴的進步中收獲信心與鼓勵。
清明節前,她在治療師指導下練習負重跑,過節回家時她歡天喜地地告訴姐姐,“老師說我的腳沒有那么跛了!”
消除地震的陰影十分不易,因為這些孩子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恐懼,香港無國界社工蔡玉儀說。她和同事從2009年9月開始為友愛學校的地震致殘兒童提供心理輔導。
“孩子們被壓在倒塌的房屋中很久,有些長達兩三天,被救出后不是截肢就是骨折。他們對黑暗和巨響特別懼怕,情況嚴重的孩子則把自己徹底封閉起來,與家人都不溝通。”蔡玉儀說。
在近兩年的時間里,蔡玉儀一直陪伴著這些孩子,讓他們通過音樂、繪畫和游戲等方式撫慰心靈,釋放情感。
“如今,最顯著的變化是,他們都開朗了很多,愿意和我訴說。”蔡玉儀說。她告訴孩子們,蓋住傷口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如果發炎了后果更加嚴重。
“我們周末常像朋友一樣一起打球,喝汽水,聊天,”她說,“我會勸導他們接納過去,接受現在的自己。”
蔡玉儀擔心,有些孩子因病情惡化可能要截肢,這對他們將是沉重打擊。
“這個打擊可能比地震后立刻截肢更大。因為已經三年了,吃過這么多苦,結果卻還要截肢。”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