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國: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爭當領軍者
(省部領導面對面)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爭當領軍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黃興國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楊維成 張濤 李鯤)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正向更高水平邁進的天津如何前行發展?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黃興國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我們將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實干苦干,加快美麗天津建設。”面對問題和挑戰,黃興國坦率直言,“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發展活力不足”,天津“要繼續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爭當領軍者、排頭兵”。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天津今年將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金融改革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社會領域改革、探索促進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驗等。
“簡政放權”是天津深化改革的“當頭炮”: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
2013年,天津先后四批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市級審批事項由495項減少到382項,向濱海新區下放市級審批事項及權限94項,向各區縣普遍下放73項。
進入新的一年,天津“服務型政府”形象越來越清晰:年初公開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
“該放的完全放開,該管的嚴格管住。”黃興國說,我們要切實轉變“審批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審批”的錯誤觀念,加快推進政府職能由重審批輕管理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政府越位、錯位的權力還給市場,剪掉束縛發展的繩索。
“生態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黃興國說,環境問題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人民群眾既要吃上放心的食品,又要喝清潔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對城市發展來講,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至關重要,只有金山銀山沒有綠水青山不是科學發展。
黃興國說:“我們要依法治污、鐵腕治污、科學治污,對環境違法問題零容忍,為廣大人民群眾守住青山綠水,留住藍天白云。”
不久前,天津以法律形式劃定了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面積約占市域國土總面積的25%。生態類型分為山、河、湖、濕地、公園、林帶六種,按照生態保護重要程度分為紅線區與黃線區。
“美麗天津是天藍、地綠、水凈的天津。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過日子,保護好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黃興國說,我們要鐵心保護,鐵腕治理,鐵面問責,使紅線成為不能踩、不能碰,更不能逾越的“高壓線”。
上月底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雙城聯動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和總體思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順應了世界發展趨勢和我國改革發展要求,為天津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黃興國說,去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雙城記”,在促進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京津冀之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去年以來,天津與北京、河北簽訂了合作協議,天津與河北省的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津秦高鐵開通運營,津保鐵路建設進展順利;聯合開展灤河水源保護,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天津積極主動借重用好首都資源,積極開展對接合作。去年,天津口岸進出口貨物中,來自北京、河北的超過三成;吸引內資到位額中,“京資”比重逾30%。
“天津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積極的舉措、更加優良的服務,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黃興國說,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聯動發展中,天津將立足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重點做好基礎設施、產業、要素、市場、政策等方面的對接工作,推進基礎設施相聯相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任職天津市市長以來,黃興國注重從制度層面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白。
黃興國說,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核心,以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為重點,堅持制度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就是為了推進政府加快轉變職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近些年,天津堅持用“制度加科技”的辦法管人、管權、管錢,加強對審批權力、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的監管,建立健全廉政勤政工作機制,推進清廉政府建設。
“做好政府工作,關鍵在隊伍,關鍵在作風,要抓好業務工作,更要抓好作風建設、廉政建設。”黃興國說,我們制定了“政府系統領導干部廉政勤政談話提醒機制和公務人員行政效能明察暗訪監督機制”,就是要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自己挖瘡疤,自己揭短兒,讓政府公務人員時刻有壓力,保持責任感、緊迫感。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詳細>>
19家外媒看總理記者會 最關注經濟改革反腐民生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記者的“新聞盛宴”。而每年一次的總理發布會,由于直面總理的機會難得,中外媒體基本都會關注熱點問題。
詳細>>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詳細>>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詳細>>
中國兩會看點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國防預算受關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年一度的國家立法機關會議3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軍費支出計劃。詳細>>
三月看兩會:讓夢想照入現實
讓兩會的提案照入現實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詳細>>
“開放”成新聞中心外媒記者熱詞
3月1日,偶遇的外國記者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就是“開放”。詳細>>
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一年,國際社會對中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詳細>>

兩會會場的美女記者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各路媒體人來人往,美女記者永遠最搶眼。詳細>>
網民:對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網民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這“十大期待”。詳細>>
兩會建言:工會維權難在哪里
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工會手中擁有的是什么?詳細>>
兩會花絮標簽識茶杯
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內配備的兩會代表團茶杯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加以區別詳細>>
兩會建言“有哪些民生亮點”
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詳細>>

“兩會”代表委員住地
歷屆“兩會”代表委員住地大盤點詳細>>
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贊
服務員們將不再為代表委員們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務詳細>>
香港代表感慨兩會節儉風
節儉是有益于國家的積極轉變。對豪華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將會減少詳細>>
農民工的身份何時轉變
筆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詳細>>
關于校車駕駛安全的建議
隨著校車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車駕駛安全已成為最被關注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