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三種前景:右派得勝,全面實行資本主義
右派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們。由于傳統社會主義建設的挫折失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使舊的社會主義體制下經濟到了崩潰邊緣,政治聲望降到冰點,社會道德淪喪,他們對社會主義徹底失去信仰。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后,國門大開,他們發現過去“左”的輿論宣傳的欺騙性,看到一個“世界多奇妙”的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立即向往地五體投地。他們贊成改革開放,但是一直企圖把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引到資本主義的邪路上去。
右派的特點是:
(1)崇拜和向往資本主義。實際上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歷史不甚了解,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現狀也沒有進行認真研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無不經歷過漫長的對外侵略(殖民)、對內盤剝的歷程。迄至今日,仍利用其科技、經濟和軍事的既得優勢,攫取或榨取發展中國家資源(美國占用世界42%能源!)和進行不平等貿易來獲利。放眼全球,除極少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外,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仍處在貧窮和愚昧之中。他們更不了解在歐美經濟發達國家特別北歐各國,先進生產力的經濟基礎要求與之相應的生產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母體中已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先進的社會主義因素。中國改革開放學習借鑒的正是這些社會主義因素,而不是已走到自己生命尾聲的資本主義。
(2)沒有任何什么值得注意的創意,只有簡單的照搬。中國如何搞資本主義,他們并沒有作出真正的回答。只是照搬西方,突出地要求實行資本主義國家多黨制、三權分立和自由選舉的議會民主。他們天真地以為照搬一個資本主義制度,中國就會立即享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物質文明。完全無視于中國的國情和中國現代化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3)屈服于國際資本主義壓力,特別是美國霸權主義。因此,他們往往是海外資本主義軟實力的應聲蟲,傳播或響應國際反華勢力不斷“創新”的觀點。甚至有的與外國一些反華組織有這種或那樣的聯系,制造事端,靠海外輿論來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
那么,右派能夠取得成功嗎?
“崇洋迷外”是小生產意識的另一面表現。因此,小農經濟和小生產者也是右派的社會基礎。由于資本主義比封建主義先進,人生觀不成熟、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容易接受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成為右派觀點自由泛濫的市場。這就是現實存在的“和平演變”。對于這類“和平演變”,加強有說服力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必要的,而根本途徑和最終解決必然是依靠中國徹底消滅封建主義,建設真正的社會主義。一個真正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和現實,必將反過來對資本主義產生不可阻擋的“和平演變”的威力!
同樣可以設想,在今后30年中,右派若要成功可能會有兩個機遇:
(1)在小農經濟的社會基礎和小生產意識影響下,不銳意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受阻,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頓。中國發展速度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可以用歷史來說明;中國發展速度低于崛起的新興小國,可以用“燒一杯水比燒一鍋水容易”來解釋。但是,如果發展速度低于資本主義復辟了的俄羅斯,或“最大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印度,中國的政局就絕不可能穩定了。右派必然受到人民擁戴,成功地實行了“和平演變”。
(2)“左”派折騰的結果,必將導致右派勝利。“左”派在善良的人們面前可以耀武揚威,但斗不過右派。最后,前述“葉利欽式”的“英雄”將在人們埋葬共產主義的歡呼中登上執政的舞臺。右派上臺的結果是全面實行資本主義,但中國絕不可能達到現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富強的國家。經濟上在動亂中無法發展,社會真的兩極分化、動蕩不安,政治上只能是國際霸權主義的附庸。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只能等待人民新的覺醒和革命,等待新的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