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上述三種前景在未來都是可能的,但可以預見的概率是不一樣的。形象地說,第一種情況的概率是90%,后兩種概率各為5%。
為什么第一種情況有90%這樣巨大的可能性呢?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民族歷史性的心愿。人民的歷史要求是不可阻擋的。
(2)鄧小平開創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30年,證明了這條道路的真理性。既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共同規律,又充分反映了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實踐雄辯地證明了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3)30年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崛起和社會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可靠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
(4)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地域遼闊,又參與全球化進程,中國持續發展的空間巨大。中國改革尚未完成,每一項重大改革,都是中國進一步發展的巨大動力和廣闊天地。
(5)30年改革開放重建了中國共產黨不可替代的威望。黨也有足夠的執政能力和豐富經驗完成新30年各項歷史使命。
(6)隨著教育和科技的發展,中華民族的素質將不斷提高。全民族知識化,首先是黨和國家干部知識化,將對中國前途做出理性的最佳選擇。
(7)今后30年全球化和平發展,霸權主義成為人類公敵,中國有可能運籌應對,保持較好的國際和平環境和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從而有利于中國建設發展。
那么,對于低概率的后兩種情況,是否是不必要的多慮?是危言聳聽的空談?完全可以等閑視之呢?答案是否定的。縱觀人類歷史,如果人們掉以輕心,概率很小的事件也會看似偶然卻出人意料地發生了!胡錦濤同志及時提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就是告誡全黨全民還是有動搖、有懈怠、有折騰的情況存在,中國人要有憂患意識,時刻警惕、防患于未然。特別是“左”右折騰不得。鄧小平的政治遺言,“警惕右,主要是防‘左’”,我們要時刻牢記在心,至少還要記住30年!
只要全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抓住今后30年可貴的歷史機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中國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編輯:寧波 來源:人民網—《綠葉》(劉吉,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