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隨著改革開放后工商業的飛速發展與戶籍制度的逐步開放,到了1999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已達1099.8萬,大大突破了1993年頒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中“到2010年市區常住城市人口控制在650萬人以內”的計劃。
同時,北京第一次出現了大學生就業分配時供給大于需求的現象,而且愈演愈烈,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分配不到工作。
就在當年,北京市教委出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分配的新政策——“取消畢業生就業行業和所有制的限制”,“打破畢業生就業的地區限制”,同時,對在京院校外地生源畢業生留京實行了“指標控制、擇優留京”的辦法。
至此,“留京指標”終于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指標”。
而此時的小西,剛剛升入高中,在父母的教導下,還堅定地懷著成為“北京人”的夢想,儼然不知千里之外的驚人變化。
據介紹,當時,留京指標是由北京市教委制定并下發到各個學校的“限量指標”,數額大概是各校非京籍生源人數的10%~25%,而且每年都會有數量波動,主要針對本科及大中專應屆畢業生。“碩士和博士是‘不限量’的,都可以獲得留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