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鐵屏山站考古發掘50天 出土千件文物
福州已發現的最早水井亮相
西漢建筑臺基還出土了三口井,其中一口井是在離地面(含車站支撐梁架)約3米的西漢地層發現的,井圈內徑0.95米、外徑2.25米,考古人員清到井深1.4米時就已經出水。這口井屢有修葺,底下是碎陶片壘砌的陶井圈,上面再用瓦片層層疊砌,就像福州中秋的傳統習俗擺塔。其他兩口井也是瓦片砌的。“這里的漢代水井是目前福州發現的最早的古井。”林果說。
宋代大河道成“宋瓷博物館”
此次考古還挖出了10多條河溝與河道。其中,西漢建筑臺基的南邊有3條東西走向的河溝、河道,分別是南朝、唐朝、宋朝的。由于這些河溝、河道的東西方向被與其垂直的人防工程打斷,兩端受地鐵連續墻限制,因此實際長度無法確定。
宋代大河道較長,但被地鐵連續墻打斷了。河道廢棄后,變成垃圾坑,里面出土了很多瓷器,福建博物院專家陳子文稱之為“宋代瓷器博物館”。從釉色上分,這些瓷器有青白釉、青灰釉、醬釉、黑釉、綠釉等;從器型上分,這些瓷器有碗、杯、碟、燈盞、罐、壺、枕等。“這么多瓷器出土,應該是宋代經濟繁榮的表現。”張勇表示,瓷器多為碎片,但大多可以修復。
出土大量貝類和骨頭
宋代大河道還出土了貝、螺、蛤蜊殼等大量貝殼類物品,骨頭等人類食物殘渣,宋代的骨簪,果盒,木桶片和底,漆盒蓋子等。其中,漆盒的蓋子上用朱漆寫著“鄭正”二字,估計是漆盒主人的名字。“這條河溝反復使用,所以出土的東西多。”張勇說。
冶山北坡挖出的唐代大河道寬8.5米、殘深3.8米,屬于城壕性質,可能東接歐冶池、西接西湖。
南朝河溝寬三四米,殘深逾3米。“這條河溝東接歐冶池,西通西湖。”張勇說,河溝里挖出的南朝人面瓦當,鼻梁筆挺,不像漢族人。
“這里發現了這么多的河道、河溝,說明這一帶以前水量豐富,有些河道可能是溝通兩河,起到排水與泄洪的作用。”陳子文推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