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高速
最近10年,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進。
2005年底,中國GDP增加16.8%,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06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2007年,中國GDP增速為13%,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僅3年之后,中國GDP便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中國的GDP從1978年的2683億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5.879萬億美元,30余年間增長了20余倍,平均增速接近10%,開創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時代。
從多省區市的情況看,GDP超萬億(人民幣)的省份迅速增加,有些省份“富可敵國”,甚至趕超當年的“亞洲四小龍”。
在2009年14個省(市、區)GDP總量超萬億元后,2010年“萬億俱樂部”新增加3名成員,達到17個。其中,東部的廣東、山東已經超過4萬億,中西部地區增長也十分強勁:內蒙古、黑龍江和陜西邁入“萬億俱樂部”,遼寧和四川超過上海躍居第七位和第八位。
在全國各地正在制定和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中,盡管為“規劃”定調的中共中央有關建議明顯淡化了GDP指標,但多個省市仍然拋出了雄心勃勃的GDP增長計劃。
重慶市確定未來五年GDP年均增長目標為12.5%,在2010年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達到8000美元。
安徽省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破2萬億元,主要指標增速位居中部前列。
廣西也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的目標,力爭“十二五”期末實現翻一番。
黑龍江省規劃:到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使“十二五”成為該省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時期。
其他如福建、貴州等省區也提出GDP總量實現翻一番,甚至連地處較為偏遠的西藏亦確定年均增長要達到12%以上。
地級、縣級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也“毫不遜色”。如昆明提出的“十二五”目標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珠海提出的是:“十二五”期間GDP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超過兩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