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借貸”
在溫州以及臺州等沿海地區,民間借貸無所不在。
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調查對象中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了民間借貸,個人參與民間借貸的數量比企業多。被調查的6家大型企業中有1家參與民間借貸,而中小企業則有60%左右的企業參與其中。
記者在溫州以及福建等地的調查中發現,東南沿海的全民借貸與全民投資密不可分。
方培林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溫州的民間借貸方式多種多樣,但大部分是用于項目投資。溫州人有個習慣,在外地發現一個項目,就回到溫州融資,“幾個億的資金,幾個電話就能湊齊”。
“我一個短消息就能募集到需要的資金。”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董事長黃偉建說,目前在服務中心聚集的資金達150億元,只要有項目,這些資金招之即來。
黃偉建說,150億元規模,都是有銀行存單做為憑證才能登記在冊的。
名片顯示,黃偉建的另一個身份是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黃偉建很好地利用了會長的優勢,“我和許多溫州企業家有著很好的關系,他們也看重我在資本運作領域的經驗”。
事實上,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是一個資金和項目以及信息的匯總平臺。
“有項目我就召集登記在冊的資金方過來開會。”黃偉建說,在項目介紹后,有意投資的就留下來洽談具體的投資細節,也就是認購投資額度,半天就能把一個項目談定。
有意思的是,服務中心成立以來投資的項目呈現跳躍式的特點:從電影《千里之外》到幼兒園,到礦產項目,到五星級酒店,到五糧液陳釀酒浙江省品牌運營權,等等。
在福建的長樂、福清等僑鄉,投資潮熱了鄉村,幾乎各地的小鋼鐵廠都有長樂人的身影,而福清人則更多地活躍在縣城為主的中小城市的房地產開發領域。
長樂市發改局的人士告訴記者,長樂人投資的小鋼鐵廠規模不斷擴大,從早期的幾千萬到現在的幾億元。長樂人一般采取家庭式融資方式,一個人跑到項目,可以將家族幾代人帶動起來,又通過親戚關系帶動幾十甚至上百戶參與。“一有項目,即使明天要簽約,今晚籌錢都來得及”。
在一位當地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有500戶人家的福清市壩下村,村委會一位干部告訴記者,全村在外的投資項目有10個左右,投資總額預計在10億元以上。這些項目主要是房地產和小鋼鐵廠,僅鋼鐵廠就有5家,3家在國內,2家在印尼。
當地一位郭姓村民介紹,3年前,村里有人在江蘇搞了個焦炭項目,他們家參股了8萬元,到現在兩次共分紅了60萬元。
豐厚的回報,讓一些人靠民間借貸來參股,“一開始1分5的利息,現在漲到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