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者”
記者調查發現,在高利貸產業鏈上,囊括銀行、擔保公司、典當行、寄售商、投資公司、租賃公司、民營企業及個人,整個鏈條環環相扣,共同造就了活躍的民間高利貸。而隱藏在其中的操盤者,則是保證鏈條順暢運行的關鍵一環。
老陳是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的老板,實際上是一名高利貸操盤者——幫助客戶將房產抵押給銀行,或是通過“消費貸款、買車、裝修”等名目套出貸款。
老陳給記者出示的一疊貸款名單上,寫有名字、年齡、住址、貸款金額、抵押等詳細信息,貸款金額多在15萬-50萬元之間,貸款用途多是裝修和買車,也有買房的。
他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他的客戶。由于多年來在業內積累的信譽,很多客戶愿意將到手后的錢交給他打理,由他付給客戶利息。然后,他將這些錢用于發放高利貸,收取更高的利息。由此,銀行被動地充當了高利貸資金的供給者。
盡管有些事情,老陳不愿意點破,但他也坦言,“像我們做這個業務,肯定和銀行有關系”。
在高利貸鏈條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則是擔保公司——通過擔保獲取銀行資金,然后用于放貸,最終成為民間高利貸的積極推動者。
“擔保公司路子廣,基本能都貸到款,它就擔當一個中介,完成后需要按比例收取一筆手續費。”一位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現在擔保公司都有關系,有的擔保公司的人就在銀行工作。負責人蓋個戳,錢就可以拿去用了。”上述人士說。
上文提及的張先生,在當地擁有廣泛的人脈。為了依靠上他,當地另一家規模不小的擔保公司成立之時,張先生以其特殊身份獲贈該擔保公司10%的股份。而當地知情人士稱,該擔保公司專做高利貸。
名目眾多的投資公司也是高利貸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不少更加商業化經營的高利貸者,則設立自己的投資公司,以投資公司的名義吸納外部資金,但從事著與經營范圍完全不一樣的業務,主要是利用一部分自有資金,再吸納其他閑余資金,集中起來放貸。”寧波市寧海縣一位企業主告訴記者,有一些是政府官員的家屬,家里閑錢多,投出去賺利息,“比存在銀行賬戶強”。
對于這類“公開注冊、私下運營”的投資公司,參與者多為民營企業主,“只要賬上資金能夠拿出來都會拿出來流動,用作中短期的放貸。這種貸款利率相對低一些,也多被認為是當地民間借貸利率的參考標”。
“很多民營企業經營并不容易,貸款短期內也難以獲得更多收益和利潤,拿去放貸顯然收益更高。”寧波市一位調劑商行的老板向記者透露,拿銀行資金做其他投資,如股市或者樓市,或者拿去放貸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
據記者調查,銀行需要重點審核的環節即主要為貸款用途、貸款人信用資質等。若無上述中介機構及銀行人士的“門路”,這些環節均難以通過。(記者翁海華 王小波 熊鋒 新華社記者柴驥程、向開來對本文有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