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繁平:“為什么不做,2005年合作時候返傭是16%,我們還是有錢掙的,但是做了兩年以后,第二年漲到17.5%。”
劉繁平說,家樂福的合同返點數幾乎每年都要漲兩個點。合同以外,平日里賣場又會收取堆頭費、海報費、促銷服務費、促銷員管理費等等,這又占到了銷售額的十個點左右。
劉繁平:“我們兩年多時間,一共銷售三百萬,給他交的費用有90多萬,差不多100萬,費用占到銷售收入30%多,我們的毛利只有30%多。那就是賠錢,所以我們就沒法做了。”
面對高額的進場費,那些本小利薄的經銷商如何能維持下去?而正在超市里擺著的商品,它們的價格又怎么可能降得下來?為了進一步了解進場費的情況,央視記者以經銷商的身份對幾家超市進行了暗訪。
在物美超市的總部,一位采購人員告訴記者,要想進入賣場,門檻很高。
物美采購人員:“現在美廉美和物美合并之后是兩邊開戶,一邊四十萬。現在是做美廉美就要做物美。比如一件新產品,在一邊開戶是四萬,兩邊同時開戶是八萬。”
記者問:“那返點呢?”
物美采購人員:“費比一般在百分之十八到十五之間。”
記者了解到,超市不僅要收取高額的進場費和高比例的返點費,而且還對經銷商規定了銷售任務。在這里等待談判的供貨商告訴記者,賣場規定的任務即便完不成,也依然要按銷售任務的數額來交費用。
物美供貨商:“我們家任務一千多萬。”
記者:“一千多萬?那要完不成怎么辦?”
物美供貨商:“按合同費用的百分之十,你就得交一百萬。人家不管你賣了賣不了,你不交明年你就簽不了啦。”
隨后記者又以又以供貨商身份來到了位于北京的家樂福北區采購部,在這里,記者與一位經銷熟食的供貨商聊了起來,她告訴記者,這里的合同返點很高,而且每年都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