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業4萬億資產 轉型如何從量變到質變
打造核心能力,應當是下一個10年每一家信托公司應當要做的事,但能否成功則取決于公司各種戰略資源整合配置以及團隊執行力是否到位。一些優秀信托公司已經做了這樣的事,并開始收到成效。如果一個公司僅是規模和人員倍增可能確實是有點“野蠻”;而爆發式成長如果以內涵提升為基礎則應當算作“文明生長”或“有文化的生長”。
成為資產管理服務商,提供理財市場投資工具,或成為財富管理服務商,為高端客戶財富管理服務,這兩條路徑可能是信托公司的主要方向。路徑選擇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超越牌照優勢、成為有特殊價值的卓越公司。
卓越公司一定是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不同信托公司核心能力的形成、路徑與方式千差萬別,但根本點仍是沿著資產管理或財富管理的主線做好管理。從治理結構、基本定位、戰略選擇到業務結構、團隊培養和企業文化等等有一套系統的管理工作需要謀劃和落實。
潘洪文:信托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沒有自己專屬的業務,只是提供一種信托制度。信托公司是唯一可以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市場進行投資,這恰恰也是信托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優勢。
但是信托公司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要敢于創新,利用信托靈活的制度優勢,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產品與服務,從而培養自身的競爭優勢。對于信托公司,創新是其生存之道,創新對信托公司價值遠大于其他金融機構。
從定位來看,我們認為信托公司未來方向是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不過在發展過程中要做一些融資業務和貸款業務。
盧曉亮:資產管理規模迅速增長并不等于野蠻生長。法相宜則事有成,自“一法兩規”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實施以來,信托公司的管理規模、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人均利潤等指標均位于金融機構前列,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基礎上,信托產品保持了良好的兌付率。整個行業在監管引導下,逐漸成為資本雄厚、資產優良、治理健全、人才匯聚的現代金融機構。
有關信托公司的發展方向,關鍵是找準定位。首先要定位好產品。在目前中國金融分業監管的局面下,如果畫一個金字塔圖形,最下面的是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提供的面向普通大眾客戶的低風險、低收益產品,最上面的是股票、股權等高風險、高收益產品,對信托公司來講,占據中間這一層是很重要的。信托公司的客戶群定位于高凈值、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的客戶,這一層次的產品是目前最缺乏的,也是信托公司所擅長提供的。
其次要定位好商業模式。“綜合服務”是信托公司依托信托制度可以發揮的制度優勢,因為信托公司有橫跨貨幣、資本、實業市場最廣闊的業務領域,還有滿足客戶關于投資理財、融資需求、財產保障、養老福利、稅務籌劃、財富傳承等需求的最廣泛的業務模式。但是,在“綜合服務”的基礎上,應當根據自身情況形成某些方面的“特色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