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業4萬億資產 轉型如何從量變到質變
信托公司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能僅僅圍繞著“要變成什么”而展開,而要從信托業的特性和公司特點出發,并不是想變什么就能變成什么。比如有觀點認為客戶渠道是信托公司應當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信托公司應該做成私人銀行,但是目前各大銀行都在做私人銀行,甚至一些證券公司也在向理財方面轉型,信托行業在私人銀行領域沒有核心競爭力。
目前信托公司還不能開設網點,定位是私募性質的,客戶群是高端投資者。信托公司在現有環境下也無法實現上市,在資源配置上不能建立強大的渠道和網絡,如果向私人銀行轉型,肯定競爭不過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從信托行業特性出發,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可能更易體現競爭優勢,信托公司要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不同,開發出一塊屬于自己的服務領域。
此外,從目前信托公司的控股股東背景來看,主要有金融控股集團、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機構,少數優秀民營企業集團也有控股信托公司的案例,股東實力之強可見一斑。如何把股東資源轉化為核心競爭力是一個關鍵問題,要依托股東資源而不是靠股東單方面提供支持,信托公司要利用股東的資源為股東和信托公司自身的發展服務,為股東創造價值。
房地產信托基金化
上海證券報:房地產信托業務這兩年發展十分迅速,成為支撐信托公司發展最重要的業務之一。您如何看待房地產信托業務目前的風險?未來房地產信托業務是否將繼續在信托公司的發展中充當主力軍?房地產信托業務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李勇:房地產信托業務其實是信托公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板塊。當前的風險本質上是房地產行業以及房地產金融的系統性風險,“房地產信托業務”與“房地產銀行信貸業務”等其他相關業務的風險整體上相同。
近年來監管機關對房地產信托業務要求較嚴格,多數公司也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風控措施,加上信托公司普遍增厚的家底,風險應當仍在可控范圍。
未來房地產業務仍會在信托公司業務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不過規模會收縮,而內涵管理會有較大發展。從行業調查的樣本來看,房地產信托從投資領域、投資方式、兌付模式和合作構架等方面將呈現“去貸款化”、多元化、基金化的發展趨勢。
潘洪文:房地產信托風險主要是流動性風險,即房地產信托到期由于銷售款未到賬無法兌付的風險。考慮到信托產品絕大多數在發行時已經采取了非常嚴格的風險控制措施,例如抵押率4-5成左右,因此資產的價值絕大多數情況下仍能夠覆蓋投資者的本息,從這個角度來看,單個產品的風險較小。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