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延續跌勢,成交量依舊低迷。
作為一個極具拉動效應的產業,房地產投資的減速直接波及到鋼材、建材、家電、機械等很多產業。伴隨著樓市的低迷,這些相關產業也大都經歷著下滑的痛苦。
一份來自國家住建部的數據顯示:房地產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的建筑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減少鋼材需求2萬噸,減少門窗需求8萬套,減少衛生潔具需求2萬套。
針對住房價格的虛高,房地產調控一刻也不能放松。然而,面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相關產業是逆來順受坐以待斃,還是正視危機另尋出路?這是受到房地產調控影響的每一個產業都需要考慮并做出抉擇的現實問題。
鋼鐵:由微利墜入虧損沼地
行業巨頭齊“虧”
4月25日,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2年一季度鋼鐵產業運營情況。文中開門見山地提道:2012年一季度,我國鋼鐵產業市場需求不旺,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效益由盈轉虧,鋼鐵產業處于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關鍵時期。
其中,更令業內人士寒顫的是,“一季度,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10.34億元,鋼鐵主業平均銷售利潤率-0.12%,鋼鐵行業已由微利運行進入虧損狀態。”由此,房地產調控下的鋼鐵行業窘境暴露無遺。
然而,從單個公司的披露的數字來看,行業的失措表現得更為具體。
4月16日晚,凌鋼股份交出了首份鋼企一季報成績單。根據其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公司一季度虧損1.86億元,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363.12%,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3元。這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的鋼企無一幸免。
記者通過查閱鋼企相關資料后發現,整個鋼鐵行業已經哀鴻遍野。其中寶鋼股份一季度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2.21億元,同比下滑60.22%。河鋼股份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1億元,同比下滑10.7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近4億元,較去年一季度5.56億元下滑35%。武鋼股份一季報凈利潤僅為4305.84萬元,同比下降92.86%。
除去微利便是巨虧。首鋼股份發布的一季報顯示,1-3月份實現營業總收入29.22億元,同比下降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1億元,較去年同期3189.20萬元的水平大幅下降。
據首鋼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經營業績大幅虧損,主要是受鋼鐵主業市場環境惡化的影響。進入2012年以來,市場形勢更加嚴峻,鋼材價格進一步下滑。今年一季度,冷軋產品和線材產品銷售價格比上年同期分別降低了12%和10%,造成公司鋼材產品虧損。
在披露季報的同時,首鋼股份也發布了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2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5000萬元-25000萬元。公告稱,根據公司2012年一季度經營實際,公司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存續經營的鋼鐵業市場及經營局面難以改觀。
“上市鋼企的業績報告和預告清晰地折射了眼下整個鋼鐵行業的陰沉氣候。”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安海軒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這是中國入世以后第一次發生全行業的虧損,不容忽視。”
與房地產關聯度最高
對于如此“第一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佐軍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也有強調。他表示,全行業首次虧損說明了四個問題:第一,中國經濟將進入到最艱難的一段時期;第二,結構大調整和企業大重組時代到來;第三,重化工業階段可能開始進入下半場;第四,房地產調控的威力開始充分顯示。
那么,為何鋼鐵行業在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能有如此大幅度的波動?不可回避的就是行業本身與房地產的契合度極為貼近。
對于此,浙商證券有分析稱:鋼鐵行業下游分布廣泛,幾乎所有行業都必須使用,其中建筑業用鋼占比50%,機械占比18%,輕工家電7%,汽車用鋼5%。而其中建筑業用鋼大致分為三類,商業地產和工業廠房占比最多為20%,商品房及農村住宅建筑用鋼量占比為18%,大型基礎設施建筑占比為12%。在這當中,商品房及農村住宅建設與本次調控直接相關。
相比較而言,在房地產調控未抓緊之時,鋼企曾經一度春天。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稱,此前鋼鐵行業可謂“發展快速,利潤較高。”
為此他向記者例證道:2007年,首鋼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73.2億元,同比增長了11.18%;利潤總額9.65億元,同比增長了40.4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38億元,同比增長了33.75%;實現每股收益0.222元,同比增長7.62%。
之后由于經濟危機、4萬億刺激、房地產調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鋼鐵行業經歷了過山車般的發展歷程。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安海軒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稱:2007年鋼鐵行業利潤率約為7.5%,2008年降到5%,而2009年降到了2.8%。在2009年68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553.88億元,同比下降31.43%,安表示,這主要是受經濟危機影響。
此后,2010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平均銷售利潤率約為2.91%,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13億元,比2009年增長52.02%,行業盈利總額明顯提高,主要是受4萬億投資的刺激。2011年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75億元,同比下降4.51%,自此困頓不已,直到2012年一季度的大潰敗。
并購潮風雨欲來
至于鋼鐵行業何時才能擺脫扭虧防虧的困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佐軍的答案是:至少兩年。理由很清晰:一是中國經濟調整至少還有兩年;二是其需求大戶——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一兩年內難有大的改觀;三是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還要一段時間;四是鋼鐵行業本身的重組新生也需要假以時日。
談及解決之道,安海軒也表示,從外部需求來看,短期內鋼鐵產業需求大幅提升的空間有限,外生增長難度較大。在此情況下,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以及行業內企業的兼并重組,實現內生性增長是鋼鐵產業惟一的出路。“中央政府已經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將全力推動鋼鐵產業兼并整合。“
安海軒所言并非空穴來風。在日前召開的“2012中國鋼鐵規劃論壇”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處長徐文立曾透露,由工信部起草的《促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草案現已完成,目前正處于部內相關司局會簽階段,預計年內正式公布。工信部當前正在積極推動河北、江蘇、山東、云南、江西等區域性兼并重組方案和山東省鋼鐵結構調整試點工作。
此外,工信部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有鋼企兼并重組;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兼并重組,國家將給予具體扶持政策。這也是繼《鋼鐵行業“十二五”規劃》后,工信部針對鋼鐵行業兼并重組進行的第一個具體指導性文件。
由此看來,一場鋼企并購潮風雨欲來。“只是目前整體需求不足,所有鋼鐵企業都變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都沒能逃脫扭虧防虧的尷尬境遇。就此談兼并重組,風險巨大。”分析人士不無疑慮地對記者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