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直接受累集體淪陷
水泥板塊集體“落寞”
受累房地產調控,水泥板塊業績紛紛淪陷。從今年第一季度季報來看,除亞泰集團的凈利潤同比略有增加、西水股份虧損有所減少外,余下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均呈現負增長,包括冀東水泥、福建水泥在內的7家上市公司出現虧損。
已公布業績的水泥企業中,冀東水泥凈利潤虧損2.37億元,同比下降2005.83%;天山股凈利潤虧損1.33億元,同比下降1694.26%;寧夏建材凈利潤虧損6747.31萬元,同比下降486.57%;福建水泥凈利潤虧損6536.18萬元,同比下降373.58%;四川雙馬凈利潤虧損3257.90萬元,同比下降344.07%。海螺水泥和金隅股份雖然在第一季度未出現虧損,但凈利潤也分別減少了43.64%和32.9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冀東水泥作為水泥板塊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2011年公司營業收入157.28億元、凈利潤15.25億元,雖然201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也曾經出現過1127萬元的虧損,但一季度高達2.37億元的虧損額度終是令人錯愕。
據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冀東水泥產能利用率同比大幅下降,產量和產品價格齊跌被業界認為是造成虧損的根本原因。上海某券商分析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冀東水泥的產品銷售地區主要在京津冀區域,水泥需求量與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投資者的相關性較強。由于房地產市場近期疲弱,造成水泥需求負增長。
另外,值得玩味的是,但就京津冀區域的市場反應也并非一致。據冀中水泥一位孫姓負責人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北京市場受影響有限,北京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則影響頗深。
雖然僅有4年從業經驗,但他在產業鏈極具精煉的水泥業仍舊算得上是一位“老人”。他告訴記者說,每年北京對房地產有穩定的投資金額,即便減少了商品住宅的供給,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數量也會基本補足。“而北京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則不然,例如今年唐山、秦皇島的新建樓盤少之又少,再加之這些地區的政策性住房建設數量極為有限。”
不過,從去年開始國內包括房地產、鐵路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放緩,水泥價格應聲下落。在今年備貨時,購買一方的觀望情緒占了上風,最終造成水泥生產企業銷售出現困難,價格也出現下跌。
中國商報記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祁連山水泥集團2012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單季增速為2009年來最低,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34%的負增長,一季度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2個百分點,同比利率上升、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31.91%和10.06%。
而在房地產調控尚未收緊之時,祁連山2007年報顯示,公司2007年實現營業收入12.57億元,同比增長24.87%。前后對比不難發現,房地產調控對水泥行業帶來的影響可見一斑。
競相拓寬銷售渠道
“以前我們只盯高端市場和企業建筑,而現在正逐步拓寬銷售渠道,”上述冀東水泥內部人士向中國商報記者傾訴,“以前看不上眼的家裝市場,現在看來都尤為珍貴。向混凝土和砂石骨料拓展,已成水泥行業新的增長方式之一。”
行業龍頭企業早已踉蹌出擊,2010年全國水泥熟料企業前10強中的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已率先搶入混凝土領域;水泥20強企業中的亞泰集團也快速開始了從水泥向混凝土的產業延伸。
當然,拓寬銷售渠道不僅體現在產業鏈的延伸上,還包括多個地域的涉獵。
今年1月12日,江西水泥公布2011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公告顯示,2011年度凈利潤約5.1億元,同比增長233%,預計2011年每股收益,較2010年EPS 0.387元提高了0.903元,增幅達233%。
分析人士認為,2011年全國水泥價格呈現了前高后低趨勢,1-6月份全國水泥市場呈上漲行情,而7月份之后全國水泥價格震蕩下滑,水泥市場開始持續低迷。該公司通過不斷開拓新的市場以增加利潤新的貢獻點。
繼2010年下半年公司開拓廣東市場后,2011年上半年該公司陸續開拓安徽和浙江市場。2011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7億元,其中廣東、浙江、安徽市場營業收入分別為0.17億元、0.28億元、0.15億元,新開拓市場銷售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2.3%。四季度是公司傳統的銷售旺季,但2011年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然而新市場的開拓,公司實現了以量補價的方式確保2011年業績大幅度提升。
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列舉了以下數字:2011年,中國水泥產量20.9億噸,占世界水泥總量的56%以上,連續26年世界水泥產量第一。按照初步測算,已投產和在建新線的實際水泥產能約27億噸,產能過剩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為應對水泥產能過剩,早在2009年國發38號文件就提出了對水泥產業“要堅決嚴格控制總量、抑制產能過剩”,“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孔祥忠強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控制增量,優化存量”,就是要轉變投資方式,避免重復建設,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將投資方向轉向企業兼并重組上,這正是水泥行業“十二五”期間組織結構調整的重點。
對于我國水泥產品總體供過于求的情況,4月26日,工信部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再次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計劃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19億噸。
分析認為,淘汰落后產能雖然能夠促進我國水泥行業的發展,但短時間內對水泥供求關系的改變不會有太大影響,也難以改變較為低迷的價格。
從2008年和2009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就著手關停落后產能,但在關閉的同時又會有新的產能上馬,所以總體幅度還是維持在年產23億噸左右的水平。但是發生變化的是產業的集中度和節能、環保水平在不斷提高,因為被關掉的往往是各地方的小企業,如果它們不想被關掉,那么只有進行兼并重組,所以長期來看有利于大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上市公司中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