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現在一個細節問題,討論很多的就是對于戶外工作的人們要不要戴口罩,包括交警應不應該改變他們的工作條例,允許戴口罩。像在普通的環境當中工作,空氣污染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應該有防護措施,是不是應該成為保護的相關條例呢?
鐘南山:
我認為是的,因為在戶外的工作,特別是在中國的大城市,污染問題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以前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交警的鼻炎常常達到40%,咽炎達到23%,比普通人多三分之一甚至到一半以上。特別是現在,在我國的中部和東部,比如在北京的話,那級別已經到了嚴重度這樣的情況下,在戶外工作的這些人員,他們應該是有一定的保護的措施,哪怕盡管現在不可能很快地改變室外環境的情況下,采用一定的防護措施,我認為是必要的。
主持人:
好,謝謝鐘院士,剛才鐘院士給出的數據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然而治理之道究竟在哪兒?
(播放短片)
解說:
持續的霧霾天氣,多個城市空氣質量下降,使得公眾對污染源的討論也在持續。那么推高北京PM2.5數值的幕后元兇究竟是什么呢?半個月前,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污染源,是造成本次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于建華:
北京市機動車對于咱們空氣質量的影響大約占到22.2%,燃煤大約占到16.7%,揚塵占到16.3%,工業占到15.7%。
解說:
元兇似乎已被找到,那么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污染嗎?目前北京機動車已超過500萬輛,然而東京、紐約等世界大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早已超過800萬輛,PM2.5卻遠遠沒有中國嚴重。于是與機動車尾氣相關的成品油質量問題,被再度推到了公眾討論的前臺。
上周五,針對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為歐洲的15倍,因而導致嚴重霧霾天氣的質疑。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公開回應稱,這種說法并不確切。
呂大鵬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
中國石化從2012年5月份開始,已經就向北京供應京標五車用油,它和歐洲實施的歐V排放的標準是一樣的,是全國最嚴格的標準。油品中的硫含量都是小于10ppm,硫含量的標準是他們的15倍,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