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廣州音樂燈光秀。 (網絡圖片)
作為中國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包餃子、放鞭炮、逛廟會、串門拜年等傳統習俗必不可少,但現在更多的人開始追求春節的新過法,蛇年春節出現了一些新亮點。
鞭炮少放呼吸暢
蛇年初一的廣州,曾經連續點亮大年夜18年的燦爛煙花沒有飛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廣味”音樂燈光秀。廣州市取消新年煙火晚會,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避免燃放焰火對城區大氣環境的影響。
春節前籠罩全國多個省份的持續霧霾天氣,對交通、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由此帶來的反思也在影響著人們的過年方式。在春節這個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里,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有所減弱。
截至除夕,北京市煙花爆竹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近四成;在上海,不少市民定時定點燃放鞭炮,減少燃放量。除夕夜至大年初一,上海市區清除煙花爆竹垃圾約700余噸,較之去年下降兩成。
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程師陸曉波說:“空氣質量比除夕好,比往年也好多了。”南京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上顯示,初五全天的污染峰值出現在凌晨1時,根據可比的PM10數據,去年同時段,南京全市9個國控監測點的PM10均值是547微克/立方米,今年的均值為186微克/立方米,低了近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