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表示,“重口味”是可以改變的,堅持25天就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你可以先從麻辣降到中辣,再到微辣,堅持微辣水平,就會對身體利大于弊。通常堅持4個星期,口味就會慢慢變輕,堅持3個月到半年,就能達到持久性的改變?!庇诳祻娬{,減鹽、減油都是這樣一個過程,如果能做到,會大大降低“三高”等慢性病的發病率。
把體驗“重口味”當宣泄方式的人,不但面臨患上身體疾病的危險,而且可能無法成功排解壓力,甚至可能加劇自身感官的遲鈍,導致追求更強烈的刺激,陷入惡性循環。北師大心理學副教授王芳認為,正確排解壓力需要首先弄清楚壓力來源是什么,選擇真正有效的緩解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要盲目消耗自身精神能量。
古人早就注意到過食“膏粱厚味”的害處。明朝養生保健專書《修齡要旨》中有一首歌訣:“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它不但指導人們飲食,更借養生比喻做人,教導人們要節制欲望,在清淡中多得補益。口味清淡才能體會食材的味道,心境淡泊才能感知生活的細節,以此滋養心靈,必然好過用外界的刺激填補內心。(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