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農民沒有發(fā)聲的地方。”陳笑說,“我們要去上訪,各個部門都有我們的照片,看到我們就不接待。看到拍照的,就把照相機沒收。”他們也打過媒體的舉報電話,“最后一個都不敢來”。
“我們的地就是這樣被征收的。”陳笑嘆了一口氣,“現在老農民都不怎么鬧了。只要有合法手續(xù)、不要太過分苛刻,就答應征地了。”
村民們反映,去年仙湖錦繡的項目指揮部要修圍墻,曾和當地農民發(fā)生沖突,甚至導致政府出動警力。記者就這一情況詢問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得到證實。
“保護”和“開發(fā)”并存
在環(huán)撫仙湖區(qū),并存的“保護”和“開發(fā)”,是一組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環(huán)湖公路內側的指示牌是“撫仙湖I類水資源保護區(qū)”告示,路外側就是“施工重地、閑人免進”。“保護撫仙湖,永保I類水質”的藍底白字標語漆在村民墻上,房地產的標語牌樹在民房頂上。
當“開發(fā)”逐步前進,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隨之而來。
《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規(guī)定,禁止在撫仙湖沿湖面山開山采石、挖沙取土、毀林毀草。但記者在實地看到,不少沿湖面山被開挖,樹木被砍倒,甚至山體都被挖斷了。
撫仙湖東北岸澄江縣境內的“湖畔圣水”項目,擁有湖畔樓層最高的五星級酒店,高樓后就是裸露紅土的斷崖。二期工程“伴山伴海”別墅和公寓區(qū)正在開挖山體、進行建設。項目總占地450畝。
而在太陽山項目所在的澄江縣大灣村,來往車輛被夾在兩邊高聳的紅土山崖之間。村民們說,這里難得下雨,多數時候,風揚起大量塵土,讓路人、周邊居民、餐館無法忍受,很多塵土都落到湖里。
云南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生態(tài)修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昌群對滇池、撫仙湖作過多年研究,他表示,撫仙湖生態(tài)脆弱,環(huán)境敏感,資源承載力低,環(huán)境容量小,很容易導致過度開發(fā)、過度建設的問題,“目前在流域內部分區(qū)域的建設發(fā)展規(guī)模和速度,可能超過了該地段的資源和環(huán)境能夠支撐的能力和極限”。
段教授強調,一旦出現問題,撫仙湖的治理將比滇池、星云湖等淺水性湖泊更加困難。“因為撫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湖水量最大的,也是國內第二大深水湖泊。它的水體主要是靠流域內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匯集而成,水源近,河流短,對人類的影響及其引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特別敏感,水體對流域內建設發(fā)展的反應更加直接。
“因此,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在源頭上控制污染的必要性、緊迫性,在撫仙湖顯得特別突出。如果不能從源頭上系統(tǒng)地、通盤地考慮保護,一旦出現問題,幾乎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撫仙湖周邊山體的水土流失已經相當明顯。
當下起暴雨,江川、澄江兩縣的沿湖公路積水,至少有數十灘積水被染成鮮艷的紅土顏色。而公路旁的山路上,更是紅土滾滾而下,完全成了渾濁的“紅河”。
段教授認為,水土保持是撫仙湖治理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撫仙湖周邊土壤中有大面積的富磷區(qū),伴隨著水土流失,很容易進入到湖區(qū),“這是最嚴重的問題”。同時,工地產生的大量粉塵也富含磷元素。而磷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持續(xù)水土流失,甚至不排除像2002年那樣,再次出現“藍藻災難”。
“希望政府部門在關鍵環(huán)節(jié)上把握底線。”段教授說。
撫仙湖的干旱已經持續(xù)5年有余,水位不斷下降。據湖邊村民說,光今年,水位就退了兩米。
段教授說,撫仙湖的干旱問題,還由于缺少了一大“盟友”——星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