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它并列成為“生態建設與旅游發展改革綜合試驗區”的星云湖,由于歷史性問題的積累,水體污染已使水質降到5類。通過出流改道工程,星云湖和撫仙湖之間的上下游關系發生了變化。
“完工后,這幾年對撫仙湖水質帶來了一些有益影響。但星云湖的水原本流到撫仙湖,其流域面積占撫仙湖的一半左右。現在上下游方向改變后,相當于撫仙湖減少了匯水面積,特別是云南持續幾年干旱,撫仙湖水位下降問題更加突出。這就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持續加強對出流改造工程的生態后果進行監控。”
潛水員耿衛在2006年就高聲疾呼,人們對撫仙湖的保護不能只停留在“生活、工業廢水的處理”,撫仙湖水質是同整個撫仙湖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分不開的。
“撫仙湖沒有大江大河的水源補給,她的水源是周邊山上大面積的森林保留水經過自然過濾不斷滲入,給撫仙湖不斷注入優質的水源。在注入撫仙湖時形成一個個魚洞,才有了名產抗浪魚,才有了撫仙湖車水捕魚的奇觀,而現在大部分魚洞已經斷水,人工修建的抗浪魚保護區已經成為一個擺設。”
那么,高爾夫球場會對撫仙湖產生什么影響?
段教授認為,首先,在我們國家,不一定所有地方都要建高爾夫球場。“它帶來的是大面積的土地占用、極高的維護成本,很小的私人消費群體,還存在潛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維持一座高爾夫球場的運營,需要使用大量水資源,還需要大量的化肥、農藥。“不要看撫仙湖水面大,它的水資源實際上是短缺的。抽取湖水或利用流域的水資源供高爾夫球場使用,在生態上是不可取的。更不要說農藥、化肥排入湖水帶來的污染了,這就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對球場建設和運行全程監督。”段教授說。
對此,“太陽山”工作人員解釋說,球場通過了國際環境評估,球場下有防滲膜,四面建有攔污壩,“環保沒有問題”。球場用水是自己解決,不從撫仙湖抽水。
但段教授認為,在目前監管難以到位、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還是難以避免污染進入到撫仙湖中。高爾夫球場已經逼到湖邊的現實,使得“問題更為緊迫”。
潛水員耿衛認為,把大面積的山林變成高爾夫球場,開發商鏟平原生植被、種上“可觀賞植物”,是破壞了撫仙湖周邊上百萬年建立的生態環境圈。“高原湖泊的生態系統極其脆弱,一旦被破壞,還談什么保住一類水質?”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同人們‘見了棺材才掉淚’的環境意識實在不成比例。”他評價說。
旅游開發應有長遠眼光
“吃一塹長一智”的歷史,撫仙湖不是沒有。2002年,撫仙湖大面積暴發藍藻,水質由Ⅰ類降為Ⅱ類。云南省、玉溪市兩級政府聽到警鐘,開始治理。
當地政府部門拆除了沿湖大量的住宿、餐飲娛樂設施,在撫仙湖徑流區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取締了湖岸燃油機頭及各種違禁網具,機動船全部退出湖上。后來政府還實施了撫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等工程,關停了64家污染企業、帽天山42個采礦點,搬遷農村居民585戶,拆遷房屋16萬平方米,建成了3座每日處理能力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濕地963.62畝。現行的《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也修訂于這期間。
幾年的綜合治理,目前湖水終于恢復為Ⅰ類水質。
但2008年開始,當地政府開發撫仙湖—星云湖試驗區。“這個思路本身挺好,利用優質資源發展旅游,也能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群眾增收。但撫仙湖開發應該是有序地開發,要認真考慮它的承載量。”曾林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該局環保科和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都告訴記者:“村民反映的問題存在,但沒有那么嚴重。一時難以拆除的違建有,但是不多。”
“對于沒有批文就跨紅線的項目,我們檢查以后要限期拆除,官員要問責。有些項目是《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出臺以前批的,不能追究企業的責任,但該拆的要拆,政府要給予企業補償。”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