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京打工5年,送貨司機成軍月薪漲了一倍——
收入增長 忙也開心
歲末年初,成軍的活更多了,為北京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當送貨員的他,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點鐘才能下班回家。“忙才高興,公司生意好,漲工資才有指望嘛!”他說。
從山西到北京打工5年多,成軍的月工資也從最初的3000多元漲到6000多元,每年年底還能有一兩萬元的年終獎,這樣的變化曾是成軍想不到的。
成軍來自山西省晉中市的一個小村莊,22歲來北京打工,妻子孩子現在還在農村。雖然工作辛苦,從早忙到晚,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在成軍心目中,北京依然美好:不停水、不停電,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道路整齊、公園優美,各種新產品層出不窮。最關鍵的是,只要肯吃苦,生活就有盼頭。
不過,收入雖然有增加,但成軍覺得增加的還不夠快。
“不是我不知足。”成軍記賬的小本上,有幾條開銷是“硬碰硬”的:房租每月2500元、給父母寄1000元、孩子上幼兒園及其他開銷1000元,剩下的2000多元,自己再怎么省,也得花掉幾百元,每年只能存下兩三萬元。“掙北京的工資回老家花,生活還說得過去。但如果想把妻子孩子接到北京一家團聚,這點收入哪里夠花?”
最讓成軍擔憂的是進步空間不大。成軍是送貨司機,會開車、能吃苦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但在公司里這些實在不打眼。“年輕的大學生們拼一拼,就能升職加薪。我們送貨員,再怎么干也只能是送貨員,工資當然也不可能比人家漲得快。”
最近聽說農民工子女也可以在北京上學了,成軍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了。自己吃虧就在上學少,如果孩子能到城里上學,自然有前途得多。而這意味著他要付出更多努力。
新一年,成軍想讓妻子也來北京務工,畢竟外出務工的收入遠比在老家可觀。“我不怕辛苦,就是希望工資漲得再快一點,存的錢更多一些。”
【專家點評】
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收入開始跑贏GDP
居民收入跑贏CPI不難,能否跑贏GDP才是人們更關注的。2013年前3個季度,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與GDP增速基本同步甚至略高一點,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數年高于城鎮居民,這是一個好勢頭。
收入的增長與改革的推進密不可分。國務院制定了“提低、擴中、控高”等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逐步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都有利于居民收入提高。
在未來一段時期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關鍵在從制度上解決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問題,為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創造一個良好的預期。三中全會《決定》提到的“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等都會形成很好的預期,需要認真落到實處。記者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