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信用卡賬單7000多元,只有400多元不是支付寶支出,福建居民王靚愛上了網購——
網絡消費 精彩紛呈
“前兩天還信用卡時,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7000多元的賬單,只有400多元不是支付寶支付。回家一查,去年我光在淘寶就花了4萬多元,而我也沒少用京東、亞馬遜、蘇寧易購……”家在福建、32歲的王靚說,“要沒有網購,我恐怕也不會買這么多東西。”
王靚幾年前就開始網購,但從沒像現在花錢這么多。按她自己的分析,直接原因是換了部大屏智能手機:“以前網購得有電腦,現在用手機隨時隨地都能購物,排隊時、公交車上……等候時間都被我用來逛網店,而且無線網速似乎也更給力,用手機下單支付還算順暢。”
“網上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也是讓我花錢更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王靚看來,網購不僅便宜,而且不用東奔西跑,一邊陪女兒玩積木,一邊就能把東西買了,網絡成了她購買日用品的首選。去年她開始在網上購買現殺的雞鴨。“同城賣家上午交錢下午就到貨,有次鴨子送到時還帶著體溫,很新鮮。”王靚說。
“這一年還有一個變化,是網購服務大有改善:總體講物流更靠譜了,至少‘雙11’沒延誤;支付也更方便,支付寶還能賺錢;新消法一出臺,大部分商品都是7天無理由退換貨,比在商場購物還有保障……”王靚說,“各種變化都在誘惑著我花錢。”
在王靚看來,購物環境信息化已經成了大趨勢,線上線下合作越來越多。有次她在商場買衣服,發現衣服居然有二維碼,試著好看就可以掃描二維碼網上下單。有些高端餐飲企業推出團購,菜品能打到三四折。
“在我的感染下,我家阿姨都開始網購了。”王靚笑著說。王靚家的保姆李姐今年46歲,來自東北小縣城,原先她不太會用電腦,讓王靚幫著網購。現在李姐干脆自己注冊了賬號,休息日常在電腦前“逛街”。
“網購早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媽也經常網購,還不時在微信朋友圈秀一下‘戰果’。”王靚說。不過,母親住在老家縣城,有一些網店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影響了購物的便利性。“如果物流再向小城市發展發展,網速再快些,4G的價格再便宜些,網購的人還會更多。”
【專家點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樊會文
消費成為新引擎
中國曾連續十多年消費率下降,但去年社會消費增長情況有所好轉,全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投資,居第一位。
消費走旺的根本原因是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同時,消費環境的改善,如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出臺等,也有助于提升消費信心。
其中信息消費是最大亮點:一是信息終端增長很快,尤其是智能手機,全年銷售量將超3億部;二是寬帶普及提速較快,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8億;三是電子商務高速增長,帶動了各類商品的消費。
預計2014年消費增長狀況會更好。一方面4G牌照的發放將刺激智能移動終端的大規模換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將產生大量的新型工業消費品,進一步激發居民的消費熱情。另一方面,一些有利消費的政策會繼續顯效,讓居民有錢消費、愿意消費。記者左 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