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公募基金持續火爆的同時,一直以來被迫披著神秘外衣的私募基金又有著怎樣的表現?著名金融學家巴曙松等日前推出一份報告,對這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私募基金進行了跟蹤分析。
報告稱,分析這些基金的運作,只能根據各種蛛絲馬跡,根據一些報道、一些有限的新聞和一些偶爾的信息披露。但是毫無疑問,在法規日趨明朗、市場日趨寬容的今天,一些私募基金開始陸續浮出水面。
運作:策略靈活收益高于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以其靈活多樣的投資模式和投資策略見長,因為其投資策略無需經監管部門審批,運作上要靈活主動得多。
查電費識破“銀廣夏”騙局
目前國內有為數眾多的私募基金崇尚價值投資理念,偏向于發現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他們認為好的企業像鉆石一樣稀有,一旦發現就要重倉投入、長期持有,并且不會頻繁交易。這一點與一些強調價值投資的公募基金是基本一致的。
這樣的價值投資理念催生了獨特深入的調研模式,憑借獨特深入的調研,私募基金可以更早的發現上市公司的價值從而較早介入獲得高回報。相對于部分過分依賴紙面分析報告和財務數據的一些公募基金,部分私募基金的深入調研方法的優勢不言而喻。
這一點在2001年的“銀廣夏”事件中得到很好的說明。2001年銀廣夏利潤造假,爆出驚人騙局,而大成基金旗下的基金景宏重倉持有銀廣夏670余萬股,市值達到了2.14億多元,占其總市值比例的9.67%,有著雄厚投資研究實力的大成,雖然也對銀廣夏進行過調研,但是過于相信銀廣夏的一面之詞,對于夸張的業績增長數據沒有調查核實,最終被銀廣夏蒙騙,并引發了投資者對基金專業能力的質疑。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知名的私募基金經理趙丹陽當時也對銀廣夏感興趣,但是在調研的過程中,他沒有單純依賴銀廣夏提供的數據,而是直接去稅務局查看了銀廣夏天津工廠的耗電量,發現每月用電額度僅為上百度,從而識破了騙局,避免了損失。
54個交易日凈值增長36.93%
與公募基金的投資在不同環節都受到嚴格監管不同,在股票投資上,私募基金相對要靈活得多,包括果斷的擇時策略與頻繁的短線進出、波段操作。
希望追求短線獲利的私募基金,往往有一些過往業績不錯的短線操盤手操盤,依靠一些特定的信息資源,試圖利用概念和題材的炒作而獲利,有些甚至以攻擊漲停引領市場熱點實現暴利為目的,市場上稱為“漲停板敢死隊”就是此類。這類私募基金一直是中國股市曝光率較低的投資者團體,行事神秘、操盤風格兇悍、靈活多變、高利潤、高風險。如今私募基金“做莊”的手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在股票的選擇上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強調價值投資重估和發現,炒作概念的真實性和上市公司的質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股票的價格推動上,私募基金往往可能還是習慣采用對倒拉抬的手法。但隨著監管能力的提高,此類操作的難度日益加大。
另外一些私募基金也在承擔較大風險和積極主動進行市場趨勢判斷的基礎上,積極地進行波段操作。目前的曉揚投資管理公司的楊駿可能算作一個代表,據目前披露的信息,他掌管的私募基金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曉揚成長基金于2005年12月31日基金單位凈值為129.382港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基金單位凈值為233.131港元,年收益率為80.1%;曉揚機遇基金于2006年3月16日成立,基金單位凈值為100港元,正式運作9個月多月后,截至2006年12月31日,基金單位凈值為155.953港元,期間收益率為55.95%,復合年收益率為70.7%;平安?曉揚中國機會一期集合資金信托2006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截至2006年12月29日,信托凈值為136.93,54個交易日內凈值增長率為36.93%,遠高于國內一般公募基金的增長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