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白廟村實行承包責任制。村民承包期從1984年到1994年。“河北地”種上玉米等作物,還有果樹和楊樹等。
宋學明等村民稱,1990年左右,村里上漲承包費和水電費。由于接受不了高額承包費,再加上隔著河耕作不便,大多數村民搬回本村。
田地荒了一陣,房屋也閑置下來。
1992年8月,經河北省政府批準,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河北地”旁邊的棗林村被劃入燕郊開發區。
白廟村村民王永亮回憶,就在這個時間段,聽到有公司準備在“河北地”旁邊的棗林村土地投資興建高爾夫球場。1993年下半年,附近出現一些彩鋼板臨時房,工人開始鋪設草坪。不久,“河北地”也被圍擋圈了起來。
現年82歲的宋學增,是最后一個離開“河北地”的白廟人。
1996年,宋學增接到村委會通知:“河北地”已租賃給他人,不能繼續耕種,必須搬離。
宋學增拒絕搬家,隨后家里被斷電斷水。最終,村里給了幾千元搬家費,時年66歲的他和老伴搬離。
2003年左右,宋學明等人發現,“河北地”上開始大興土木,桃樹等被鏟車連根刨掉,各類房屋逐漸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