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耕地河北審批建房
燕郊開發區國土分局負責人承認,未征求北京市國土部門,直接向河北土地管理部門報批。
如今,“河北地”已建起“和安花園”等高檔別墅和小區,每套別墅的價格在五六百萬元。
這讓住著矮房的白廟村村民很眼熱。
打過官司的宋學明想得更多,北京的耕地,河北怎么辦的建房手續?
3月22日,“和安花園達觀別墅”行政中心人員表示,所用土地是從燕郊開發區購得。
三河市房地產信息網顯示,該小區工程規劃證、預售許可證等,均由河北相關管理部門發出。
通州法院也查明,這片屬于北京的土地被“交換”后,燕郊開發區經三河市土地局將其出讓給相關開發商,用于房地產等項目開發。
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應當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北京市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也寫明,依法改變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必須向縣級管理機關申請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由區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更換證書。
然而,通州國土分局在給白廟村委會的《信訪答復意見書》中稱,未接到該項目的征地申請。
現任燕郊開發區國土分局局長梁國林承認,這片土地權屬改變沒有征求北京市國土部門,直接向河北省土地管理部門報批。
他說,當時土地管理并不像現在這樣嚴格,不是采用“坐標式”控制管理,而是依照圖紙進行。由于此片土地距離燕郊很近,在圖紙上看來確實位于河北行政區內,上報河北省土地管理部門后便獲得審批,出讓等手續得以順利辦理,甚至約定“土地權和所有權隨之轉移”的《土地換段協議》在此過程中也未派上用場。“如果換現在這么嚴格,肯定就不行了。”梁國林說。
梁國林沒有正面評價“此次土地權屬改變在當時是否合法”,只是回答“不知道當時情況”。他表示,不能用現在政策衡量過去做法,兩個不同時期的土地價格也不具可比性。
“多少年前的事了,甭管誰說誰的理由,通州法院已在審理。”3月23日,三河市副市長、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谷正海婉拒記者采訪。
截至記者發稿,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尚未對此做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