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可是大產權房,70年產權呢。”住在“和安花園達觀別墅”的周先生2008年買的房,他認為購房手續合法,不管如何爭地,都與現住居民無關。“要是劃到北京,我還占了大便宜呢,總不能給我拆了吧。”他說。
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事實上,現任白廟村村委會也認識到,要回土地的可能性并不大。
村委會主任張松稱,要不回土地,也得要為村民討回經濟補償。
“一畝地要多少錢?這不行”,宋學明等村民代表了另一種觀點———“要地,不要錢”。
白廟村委會也擔心,如果只要回錢而不顧其他,本屆村委會又與“換地”的那屆村委有何不同?同樣都是用土地換金錢,都是“賣地”。
張松表示,目前訴訟請求只能是“返還土地”。但他愿意與燕郊協商,共同解決此事。
現任燕郊開發區國土分局局長梁國林不認為此事陷入困境。
他稱,如果沒有開發區近年發展,這片土地不可能值這么多的錢,已經蓋好的樓房不可能拆掉,與白廟村方面無非就是協商經濟補償,只是個“錢”的事。他分析,這片土地問題往往出現在白廟村委會換屆時,成為競選“砝碼”,“如果我選上,我就帶領村民把地要回來”。
國土部門被指監管失職
白廟村村民認為,此事造成如今棘手的局面,北京國土等相關部門存在監管失職。
十幾年前的錯誤,如今解決起來很棘手。
“河北在北京地上蓋房就沒人管?”“自己家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居然這么長時間不管?”打過官司的白廟村村民認為,北京區劃、國土等相關部門監管失職。
對此,北京市民政局區劃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市與河北省于2001年簽訂協議完成勘界,此后北京市行政區劃未再改動。
“民政部門牽頭開展勘界工作,但不會涉及土地實際用途等問題,因此不了解河北省占用土地的情況”,北京市民政局宣教處人員解釋。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介紹,該局負責全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負責全市耕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和土地用途管制的監督管理等。
村民宋學明說,土地被私賣多年,期間國土部門如果加以查處和制止,不至于蓋起這么多房屋,也就不會出現目前難辦的局面。他認為,應按照國家法律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3月25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聯系北京市國土局。該局新聞辦公室人員表示,將盡快查明情況予以回復。
來源:新京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