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之二:重新估價學校和家庭的權重,給家庭教育以應有的地位
中國傳統非常講究家庭教育,以至于教育一直是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比如科舉考試沿襲了1300多年,卻從未產生“科舉考試培訓班”之類的政府行為。從民國開辦現代學校后,家庭教育的功能大大退化,人們開始把教育的功能寄托給學校。1949年后,由政府全面興辦學校并控制學校教育,學校一方面是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專屬地,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思想統一的最重要的教育場所。它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成了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同時,家庭教育更加邊緣化,其功能幾近被人淡忘。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70后”一代人紛紛成為家長,以及社會競爭的加劇,年輕的家長們開始把很多精力投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去。但家庭教育到底對孩子有多重要,好的家庭教育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還沒有形成共識。
英國教育家、著名的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認為,“家庭比學校更重要。假如家庭中沒有恐懼與處罰,孩子不會相信學校永遠是對的。家長應該誠實地告訴孩子,他們對壞學校有什么想法。而荒謬的是,父母往往對最笨的老師也保持忠誠”。
我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個書名遭到一些批評。批評者總是把“媽媽”和“老師”對立起來,以一種二元論調來說事。他們并不想知道書中寫了什么,只是不能容忍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提并論,就像不能容忍把鈕扣和衣服相提并論一樣。其實我只是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以及作為家長的經驗,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新的估價,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應把握的最基本原理進行了通俗易懂的陳述,讓人們看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可分割性,看到教育之美,獲得了教育的自信。正是基于這些,它才會得到公眾的認可。
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發展中的影響權重,我相信它們會越來越趨于平衡。學校教育凌駕于家庭教育之上的情況將會慢慢改善。隨著科技的發展,男女分工的模糊化,女性對社會生活參與的增多,以及個性化教育的發展,學校教育的局限性會越來越凸顯,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家庭教育即使不能形成像現代學校這樣有組織的、系列化的教育實體,其地位也會在文化層面得到確認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