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于1912年,竇應昌當選為中國第一屆參議院議員時的留影
先祖竇應昌(1871.5.15—1951.10.2)著有《孔子年譜》、《鳳翔府辛亥革命紀實》、《七十自述》等文稿和參編《總理年譜長編》。
先祖自辛亥革命始即追隨孫中山奔走民主革命。1912年當選,1913年起任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一、二、三期常會,非常國會參議院議員。1917年,任中華民國非常議會議員(護法議員)兼非常議會行政委員會陜西省首席代表。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任大元帥參議。1921年,孫中山被選為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任總統府顧問。為維護《臨時約法》,曾登臺痛斥議長吳景濂。授中華民國一等大綬嘉禾章,二等文虎章。
1981年,中共陜西省委確認竇應昌為辛亥革命老人。
一、清末舉人

竇應昌先生攝于1946年任鳳翔縣修志館總篡時的留影
竇應昌,字瑞卿,號敬齋。陜西省鳳翔縣柳林鎮宋村人(祖居竇家莊)。家清貧,耕讀傳家,出生在宋村租住的半間儲土房子里。幼年喪母,與先太祖誠菴公相依為命。先太祖是老童生,在村東“玉清宮”設私塾,先祖應昌隨讀。自幼備受官府豪紳壓榨欺凌,促其憤發苦讀,以求致治之道。十六歲中秀才,十八歲承祖業,應聘城東侯氏書館教書。二十六歲時中縣拔貢第一,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考中丁酉科舉人。遵祖訓專事文教業,出任西府正誼書院山長,書院后改中學,任中學堂長及勸學所長。聚西府英才于一堂,欣然育之,師生共研中華國學文化之精粹。其時,對于當時清庭之腐敗、喪權辱國,倍感痛狠,對民不聊生的局面深表感不安。師生尋求治國之道,遂對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