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短片)
新聞口播:
今日有網民發帖稱,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的一條公路試通車之后的第二天就發生了坍塌事故,造成的兩死兩傷,事發之后,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和交通運輸廳分別派出專家組進行調查,專家組認為,這次事故屬于強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
解說:
沒有質量問題,只是因為強降雨,面對公路面目全非的樣子,幾天來專家組的調查結論引起了媒體和觀眾的質疑。而有當地居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條名為“新三公路”的二級公路,實際上存在質量問題,是一個豆腐渣工程。今天當媒體紛紛將“最短命公路”的表述寫進標題里,我們也試圖探究,這背后有沒有其它更深層的原因。
新聞口播+畫面:
雖然具體垮塌點還有將近兩公里,但是因為前面的道路路基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損毀,記者只能下車步行。很難想象,這條千瘡百孔的公路是一條沒有正式通車的新建公路,路面斷裂下沉,十多米長的裂縫能夠吞下一條大腿,又高又陡的道路邊坡上也都布滿了裂縫,并且還在不斷有水流順著邊坡流下。東路上到處都是被沖刷滾落的山石泥土。
解說:
根據專家組的介紹,道路坍塌路段,附近山勢陡峭,地質上屬于中生代侏羅紀紅層,抗風化能力非常差。
周建明(云南省玉溪市國土資源局):
特別是泥巖,它只要暴露以后,太陽一曬,一下雨它就自然風化,它就風化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