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巖松你看,各方都在說自己這方面做的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又出來一個天氣上的原因,說雨大,到底是雨大還是路差,你覺得?
白巖松(評論員):
我覺得下大雨不是地震,地震不可預測,但是下大雨作為你這兒的地質條件和相應的環境來說,你是應該有預期的,如果持續的大雨應該導致一個剛剛開通的道路最后出現這樣的狀況,并造成兩死兩傷的話,我們可以不說施工有問題了,那你設計起碼有問題。為什么后來在這個事情出來了之后,又有了新的建議,應該建這個橋等等,因此,我覺得不是雨到,而是之前我們在修建整個這個過程中,一定存在問題,這是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我想說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都知道這句話。實踐的結果是什么呢?兩死兩傷,然后試通車的第二天就出現了大范圍的垮塌,如果我們用這種實踐去倒推的話,那你當初一定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因為實踐擺放在這里。
我覺得第三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命關天,放在這兒了,我們所有的人也都在關注,誰鑒定了這樣的一個結果,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我們看到了是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塌方所在地區的上級部門去進行了這樣的一個鑒定,我相信專家們是科學的,是理性的,結論我也愿意相信他。既然是一大家子人沒有回避,可能就不太合適,就像我媽是老師,她可能很客觀地評價我,但是我不主張別人用我媽對我的評價當成對我的評價,因為誰都會想,這畢竟是他媽。
主持人:
這個錯誤出了,現在的問題就是趕緊把這個錯給改了,所以當地縣的交通局局長說,現在不是劃分責任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如何盡快把垮塌的部分修好,方便老百姓出行,因為老百姓的事才是大事。你覺得他這是一個很務實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嗎?
白巖松:
這句話放到哪兒都覺得特有道理,太有人情味了,非常正確的一句話,但是不是說特有道理,看著無懈可擊,絕對正確的話語就是對的,甚至非常可怕。為什么呢?你看,現在不是劃分責任的時候,誰說的?兩死兩傷要不要承擔責任?更重要的一點,出現了這種情況的時候,如果責任還沒弄清的時候,你即使把垮塌的部分修好了,其它的地方會不會出現新的垮塌呢?要方便老百姓的出行,請問,如果責任沒有說清楚的情況下的時候,老百姓敢出行上這條路嗎?老百姓的事情才是大事,只有這句話才是真正靠譜的,但是該如何面對它,既然老百姓的事情是絕對的大事,那這條路在設計,在施工,以及在出現了這個問題之后,既然老百姓的事是大事,態度就要轉變過來,把責任弄清,保證接下來不出相關的問題。因此這句話看著非常對,但是我非常擔心,它有可能變成掩飾責任,甚至推卸責任,最后不了了之的一個特漂亮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