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正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當下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最顯性的話題。
政府“調控之手”已頻繁發力: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全面穩價的“國16條”……從發改委到商務部、農業部,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一場與價格飛漲的“戰爭”正全面上演。
中國宏觀調控部門的想法是,未來“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要慢一點,健康一點,物價調控指標要寬松一點,從而使促進經濟發展和改革方面就不會承受太大壓力,而發揮價格杠桿在第一次分配中的作用的政策,將列入政府重要議程。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與國家統計局正在加快推進發布全國性的“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以更真實反映物價上漲對不同收入階層的生活質量的影響,并以此為參照,建立全國范圍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

“價格戰役”再加急
價格上漲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要讓居民收入增長超過物價增長
10月4.4%、11月5.1%——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從“破4”到“破5”,不過是短短30天的時間。
通脹,正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當下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最顯性的話題。政府“調控之手”已頻繁發力: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全面穩價的“國16條”……從發改委到商務部、農業部,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一場與價格飛漲的“戰爭”正全面上演。
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1年,明確提出,將“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悉,決策層對于今、明年的價格預期調控目標已有表述。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預計2010年全年CPI漲幅為3.2%以內,并提議將2011年CPI調控目標定為4%左右。
更關鍵的一層延伸含義是,作為“十二五”的開局,在價格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價格改革的空間在哪?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宏觀調控部門目前的想法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長要慢一點,健康一點,而物價調控指標要寬松一點,這樣“促進經濟發展和改革方面就不會承受太大壓力。”
同時,決策部門認為,物價漲不漲不是問題的焦點所在,關鍵是“居民收入增長、工資增長要超過物價增長”。而在“十二五”期間,完善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研究發揮價格杠桿在第一次分配中的作用的政策,更將進入政府的重要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