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衛生事業得發展——醫改是科學發展觀在醫療領域的生動體現
四川省中江縣太安鎮保安村的15歲少年蔣浩,3年前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先后18次住院治療,總費用超過11萬元,全家人不吃不喝也要攢上10多年。
“新農合報銷了8萬多元,民政救助又給了1萬多元。要不然,我們家哪里治得起這個娃娃?”小蔣浩的父親蔣雄軍激動地說,“沒有國家撐著,這個家早就垮了……”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從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白血病,到終末期腎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宮頸癌、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8種重大疾病,再到今年宣布全面推開尿毒癥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食道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3年多來,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試點范圍逐步擴大。
“我們要讓百姓破解無力看大病的怪圈,提升醫療保障的水平。”陳竺語氣堅定,“8個大病能讓100萬人受益,20個大病可以讓1000萬個家庭、幾千萬人受益。”
以人為本,是新醫改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3年間,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體,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為兜底,商業健康保險及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為補充的中國特色醫保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為城鄉居民“病有所醫”提供了制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共安排509億元重點解決了近800萬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的參保問題,將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納入職工醫保,還重點解決了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學生以及流動人口的參保問題。